科技扶貧,如今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熱點名詞。顧名思義,其核心內涵就是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發展,支撐增效增收,帶動農民創業,實現脫貧致富。 實踐表明,要實施科技扶貧工作,科技推廣與有效應用是重要抓手,服務農業增產與農民增收是主要目的。在實施過程中,許多成功的經驗給予人們深刻的啟示: 一是明確目標,選準方向。作為農業科研院所,實施科技興農與科技扶貧是重要任務之一。要實行幫扶掛鉤,明確目標,選準方向,制定計劃;優化力量,進村入戶,結對支持。 二是結合實際,項目帶動。貧困鄉村大多偏遠,交通不便,技術落后,但生態環境良好,資源豐富,有利于建設綠色農業生產基地,其規模發展則有助于提供安全優質產品。要立足于高起點,優化選擇開發項目,力求供需對路,農企對接,重點扶持以貧困戶為主體的綠色家庭農場組建并優化布局開發項目,著力推進科技扶貧與增收致富事業的持續發展。 三是創新機制,人財兩旺。無論是科技扶貧還是項目帶動,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人,......閱讀全文
從中國農科院獲悉,2012年,全院緊緊抓住國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重大機遇,著力加強科技創新能力、科研保障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在人才團隊建設、科研創新、科技興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頂天立地”重大科研成果相繼涌現 中國農科
許振超 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 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職,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
“你是中國人嗎?”“是!” “你愛中國嗎?”“愛!” “你愿意中國好嗎?”“愿意!愿祖國繁榮富強!” 今年9月,在南開大學迎來建校百年之際的新生開學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帶領“第101級”新生,重溫了老校長張伯苓的“愛國三問”。學生們的回答鏗鏘有力,在會場中久久回蕩…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農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農村各項改革正在扎實開展,一些重要改革事項試點工作正在有
12月13日,以“食藥用菌種業發展與微生物食品制造”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食藥用菌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茂林、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處長戴炳業、華南應用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郭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黃斌民出席活動并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清平作大會主旨報告。第五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 打通科技入村到田“最后一公里”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核心動力。當前面臨的問題,既有許多農業重大需求還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撐,又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難以得到推廣應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