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擔任所長的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2009年開始,一個特殊的群體開始在網絡上聚集,讓他們走到一起的是相同的病癥。 今年4月初,有媒體爆出這個人群可能感染“陰性艾滋病”的神秘病毒,引發大眾關注。衛生部隨即出面辟謠,稱這是“恐艾癥”的表現。 5月6日,鐘南山院士召開新聞發布會,否認病癥單純由精神因素所致。 這個群體的面紗揭了又換,誰該對他們負責?主管部門和專家應如何秉持科學的態度坦然面對,以消除人們的疑慮? 這是一群從網絡虛擬空間走到一起的人。 這群人來自不同的省份,年齡和身份也各不相同,據不完全統計,他們的數量在幾千人。讓他們走到一起的是相同的病癥:發熱、皮疹、關節疼痛作響、肌肉疼、頭暈頭疼、乏力、持續消瘦、舌苔長白色絨毛、腹痛腹瀉…… 這些病癥,多在高危性行為之后出現,也有的因為拔牙、輸血等。起初他們以為是艾滋,檢查后卻發現是陰性。惶惑的他們繼而發現,這種病可能還會傳染,傳染途徑......閱讀全文
所謂“陰性艾滋病”,不全是“恐艾”恐出來的!這一觀點,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及其所領導的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多月的研究。 5月6日,鐘南山及其團隊在廣州召開學術研討會,隨后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60名受檢的自述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員HIV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印度巴基斯坦英國加拿大美國日本新加坡及歐洲多國均確認病例 廣東尚未發現超級細菌 全省耐藥監測網今年覆蓋珠三角粵東北西 世界衛生組織將“控制抗菌素耐藥性”作為201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抗菌素耐藥性這個影響人類健康的問題由來已久,近年來在多個國家發現的“超級細菌”更說明這一問題已日趨嚴重。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