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國小衛星家族暗物質、量子“成員”領跑世界
在上海張江園區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有這么一面“衛星墻”,上面“掛滿”了已發射上天的約20顆衛星,包括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天宮二號伴隨衛星等“明星級”小衛星。 11月2日,媒體探秘中國“小衛星家族”,在2000平方米的總裝廠房內,見到了系列已“上天”小衛星的初樣星,還有數顆“整裝待發”的北斗三號衛星。 “明星小衛星”領跑世界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是中國航天領域的微小衛星總體單位之一,已發射22顆衛星,包括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等一批“叫得響”的衛星;在研的還有30余顆。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導航衛星總師林寶軍告訴記者,量子和暗物質這兩顆衛星,中國目前是領跑世界的。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外觀方方正正,看起來不太起眼,卻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范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可荷載一批高能探測器,“火眼金睛”地觀測到人類未曾觀測到的,有望解開暗物質是否存在之謎。 ......閱讀全文
美科學家宣稱首次探測到暗物質粒子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神秘的暗物質一直令科學家感到迷惑不解,這種看不見的物質占宇宙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不過,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科學家近日宣稱,他們已首次探測到暗物質粒子。 據研究人員介紹,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北部的索丹鐵礦中,位于地面之下2000英尺(約合610米)的高靈敏度探測儀近日捕捉到兩
類軸子粒子或非暗物質備選粒子
科技日報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官網消息,該校科學家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費米太空望遠鏡提供的大量觀測記錄進行分析后發現,一種假設的暗物質粒子——“類軸子粒子”或許并非暗物質的備選粒子;或許這種粒子根本就不存在。最新研究朝著揭開暗物質的秘密更近了一步。研究發
我國科學家開發“超靈敏量子技術”,助力搜尋暗物質
11月23日電(記者徐海濤)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彭新華教授研究組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超靈敏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并用于暗物質的實驗直接搜尋,實驗結果比先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至少5個數量級。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物理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在宇宙物質質量中,普通物質約占15%,其余85%
德美科學家發現新型粒子量子滴
??????? 顯微鏡下的量子滴??????? 北京時間2014年3月3日消息,國外媒體報道,近日德國和美國的物理學家們宣布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類型,他們將其稱之為量子滴(dropleton)。 在這篇發表在期刊《自然》上的文章里,科學家們表示這種粒子的特性類似于液滴,并將它描述為準粒子——更小的
科學重器集體亮相科技周-包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等
穿著白大褂的科學家正在解析埃博拉病毒的高分辨率圖像……北京民族文化宮的一堵電視墻正直播他們忙碌的場景。“上海光源”螺旋狀的原理模型旁,觀眾們正聆聽上海的技術人員和中科院微生物專家講解。 “科技周首日的直播,恰巧趕上‘上海光源’解析埃博拉病毒。”中科院科學傳播局的徐雁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尖端科學
美科學家廢棄地下鐵礦中捕獲暗物質粒子
關于暗物質的電腦模擬圖。該圖演示了不可見暗物質是如何在光環中結合的。 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低溫暗物質搜尋計劃”項目組科學家近日發表聲明稱,他們已經在一個廢棄的地下鐵礦中捕獲到暗物質粒子。如果這一發現最終得到證實,它將成為近百年來物理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近八十年來,暗物質一直是
尋找看不見的物質:科學家測暗物質粒子質量
據國外媒體報道,暗物質是宇宙中極為神秘的事物,占全宇宙質能的26%左右,目前科學家對暗物質的探索結果發現天體系統周圍“遍布”暗物質,銀河系周圍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團,那么這些物質是由何種粒子構成的呢? 哈勃太空望遠鏡探索Abell1689星系團中心物質群,引力透鏡暗示這里存在大量的暗物質 大
美科學家稱發現最有說服力暗物質粒子證據
(圖片來源:NASA/DOE/Fermi LAT Collaboration) 據美國《連線》雜志網絡版10月27日消息,美國宇宙學家們聲稱,利用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他們已經在銀河核心處發現關于暗物質粒子的最有說服力證據,并推測相撞而毀滅的暗物質粒子比質子重約8倍到9倍。 暗物質
暗物質粒子為何無法直接被捕獲-或許比以前認為的更“輕”
科學界普遍認為,暗物質占宇宙總質量的84.5%,但迄今仍未有人或探測器直接見其“真身”,暗物質也因此成為現代物理學最重要的謎團之一。現在,有英國科學家認為,暗物質粒子或許比我們所認為的要更加“苗條”,并據此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備選粒子,其質量非常小,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無法被地面上的探測器直
科學家首次實現了不同粒子之間的量子干涉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物理前沿科學研究院、粵港量子物質聯合實驗室的冷原子研究團隊在量子科技方面取得新研究進展:首次實驗實現了不同粒子之間的量子干涉。該成果于8月25日發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相同粒子之間的量子干涉可以揭示粒子固有的量子統計特性,這在經典物理
《科學》:“懸浮”納米粒子可以推動量子糾纏的極限
懸浮在激光束中的玻璃顆粒可以相互作用(構想圖)。圖片來源:Equinox Graphics Ltd. 近日,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Benjamin A. Stickler領導的研究團隊把微小的玻璃球懸浮在真空中,使它們在近距離內相互作用,實現了精確地操縱“懸浮”納米粒子,從而開辟了探索日常
研究聲稱探測到暗物質粒子遭質疑
有傳聞說CDMS粒子探測器已經發現了暗物質。(圖片提供:Fermilab) 最近在博客圈中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一個物理學家小組可能已經最終探測到暗物質粒子——一種通過自身引力將星系聚合在一起的神秘物質。如果這個傳聞是真的,那么絕對算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但是現在還不要急
暗物質粒子何時現身-阿爾法磁譜儀出結果
近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物理學家丁肇中在山東大學演講時,再次為暗物質線索的發現給出了一個時間節點——2024年。他認為,屆時關于暗物質的來源,“應該能有個決定性的結果出來”。 2024年也是國際空間站可能的退役時間。正在國際空間站上尋找暗物質和反物質的,是阿爾法磁譜儀。它也是首個安
新技術為暗物質搜尋提供變革性手段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彭新華研究組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超靈敏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并用于暗物質的實驗直接搜尋,實驗結果比先前的國際最好水平提升至少5個數量級,首次突破國際公認最強的宇宙天文學界限。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物理學》。 宇宙物質組成中的絕大部分為暗物質,占到了約85%,我
新技術為暗物質搜尋提供變革性手段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彭新華研究組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超靈敏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并用于暗物質的實驗直接搜尋,實驗結果比先前的國際最好水平提升至少5個數量級,首次突破國際公認最強的宇宙天文學界限。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物理學》。 宇宙物質組成中的絕大部分為暗物質,占到了約85%,我
中德科學家聯手開發新技術搜尋暗物質
????????中新社合肥11月2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彭新華教授研究組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超靈敏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并用于暗物質的實驗直接搜尋。????據介紹,實驗結果比先前的國際最好水平提升至少5個數量級,首次突破國際公認最強的宇宙天文學界限。??
實驗衛星:空間科學“群星”閃耀
從“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到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從“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到“慧眼號”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5年來,我國已成功發射多顆科學實驗衛星,取得了一批先進科研成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6年和2017年新年賀詞中兩次提到科學衛星,表明他對我國空間科
研究稱暗物質或太輕不能穿過大氣層-地球難追蹤
據外媒3日報道,英國科學家認為,組成暗物質的基本粒子可能較想象中更輕,大概不能夠穿過地球大氣層,使得地球觀測儀器難以發現它的蹤跡。 科學家認為,整個宇宙有84.5%是由暗物質構成,但至今一直未能證明其存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提出新的假說,認為組成暗物質的基本粒子可能比想象中更輕,只有
探秘中國小衛星家族-暗物質、量子“成員”領跑世界
在上海張江園區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有這么一面“衛星墻”,上面“掛滿”了已發射上天的約20顆衛星,包括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天宮二號伴隨衛星等“明星級”小衛星。 11月2日,媒體探秘中國“小衛星家族”,在2000平方米的總裝廠房內,見到了系列已“上天”小衛星的初樣星,還有
困擾物理學家80年-神秘莫測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被發現
馬約拉納費米子是一種由物質和反物質組成的神秘粒子,已經困擾了物理學家80年。美國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已經找到了這種神秘莫測的粒子,這不僅有助于量子計算機的研制,還有助于科學家們進一步弄清暗物質的性質。 物理學家們認為,每個粒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它們的質量相同,但電性相反。馬約拉納費米子卻是個例
什么是暗物質:“隱形”的大多數
星系及其暗物質分布示意圖。 中國科學院不久前表示,今年年底將發射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這顆衛星的一個使命是尋找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從20世紀30年代至今,科學界從未停止對暗物質的探索。那么,什么是暗物質?找到它難在哪里?探索它又有何意義? 暗物質不發光,不發出電磁波,從來沒有被直接“看”到過
類軸子粒子或非暗物質備選粒子研究理論和實踐意義重大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官網消息,該校科學家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費米太空望遠鏡提供的大量觀測記錄進行分析后發現,一種假設的暗物質粒子——“類軸子粒子”或許并非暗物質的備選粒子;或許這種粒子根本就不存在。最新研究朝著揭開暗物質的秘密更近了一步。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雜志上。
FIND論壇之暗物質沙龍:科學藝術融合新嘗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74.shtm 12月11日,FIND論壇-暗物質沙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粒子科學與技術
暗物質粒子“襲擊”人體-或將導致基因突變
據媒體報道,科學家通過計算發現每一分鐘都有暗物質粒子擊中人體,如果兩個粒子在人體內發生湮滅,那么就有可能導致不利的基因突變發生。暗物質作為宇宙中最為神秘的領域之一一直是宇宙學家關注的重點,其最大的特點是無法被直接觀測到,但科學家發現它們的存在是其產生了明顯的引力效應,并體現在星系與星系
歐洲強子對撞機產生比去年更多的對撞數據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科學家正期待今年的實驗數據,要比去年多很多,其中還有涉及暗物質粒子研究的最新成果。長達27公里(17英里)的對撞軌道中用來碰撞質子,因此其中擁有無數探測器來記錄這個過程據國外媒體報道,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有史以來人類建造的最復雜機器,可研究未知的量子物理世界。從最基本的意義
“悟空”衛星或探測到暗物質存在證據
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衛星在軌運行前530天采集的數據在Nature雜志發表。“悟空”有充分數據證實,在太空中測量到了電子宇宙射線的一處異常波動。這一波動此前從未被觀測到,意味著中國科學家取得一項開創性發現,且有可能與暗物質相關。 宇宙中暗物質比普通物質多5倍
日超級計算機模擬暗物質粒子運動情形
日本筑波大學一個研究小組11月9日宣布,他們利用日本最強的超級計算機“京”,成功模擬演算了約2萬億個暗物質粒子在初期宇宙空間的運動情形。 模擬演算顯示了約2萬億個粒子由于相互作用的重力而集中,產生了構造物的過程,這將有助于弄清暗物質的性質和宇宙是如何誕生的。 暗物質是宇宙中看不見的物
與中科院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項目指南
一、設立宗旨 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出資設立,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和協調作用,吸引和調動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平臺開展前沿領域和綜合交叉領域研究,開拓新的研究方向,發揮空間科學衛星的效能
科學家可能找到暗物質“捕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64.shtm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LICE探測器及宇宙中的反氦湮滅的藝術概念圖。圖片來自:ORIGINS cluster,S.Kwauka Laura Fabbietti博士(
暗物質衛星:照亮中國空間科學
5月29日,上海,一群“白大褂”圍在一起,為一個剛剛誕生的“寶寶”稱重。 這溫馨的一刻發生在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的衛星總裝測試廠房里。這一天,中國科學衛星系列的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研制取得重要進展,由四層粒子探測器組成的科學探測有效載荷聯試成功,順利交付衛星總體,預計今年年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