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催化》 磁場遠程控制化學反應 《自然—催化》11月21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用磁場遠程開啟化學反應的方法。該技術實現在特定地點和時間釋放分子,它在選擇性藥物輸送中有潛在應用價值。 通常,酶遇到一個特定靶標(叫作基質)會快速反應。將一個藥物分子連接到與酶接觸時才會釋放的基質上是可實現的。然而,在正常條件下,選擇性成為一個難題:一旦酶與基質相遇,藥物就會被立即釋放。 美國佐治亞大學的Sergiy Minko及同事通過分別將酶和基質連接到不同的氧化鐵納米粒子上,解決了以上難題。他們將這些粒子包在聚合物涂層中,確保它們不會互相作用。作者表明在沒有磁場的條件下,連在納米粒子上的酶與連在納米粒子上的基質不會產生反應,因此藥物不會被釋放。然而,一旦開啟磁場,納米粒子在力的作用下聚攏,聚合物涂層融合,于是指定的化學反應發生,藥物被釋放。作者在一項概念驗證研究中使用該方法,證明它可用于釋放化療藥物阿霉素來殺死癌細胞。 ......閱讀全文
激光等離子加速器(LAPs)因其加速空腔的長度可用厘米而不是公里(千米)來計量而被稱為“桌面加速器”。近年來,由于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新型實用的激光等離子加速器。與當今傳統的加速器相比,激光等離子加速器不僅造價十分低廉,而且對土地和環境的影響要小得多。“體形”差異甚大
提到空氣污染,我們腦海里浮現的是霧霾彌漫的場景,和陽光明媚、天空碧藍的大晴天根本不沾邊。不過近期的一些報道卻告訴我們,因為臭氧污染的存在,大晴天也有可能是個污染天。眾所周知,臭氧層是我們地球不可或缺的保護傘,如此“有益”的氣體怎么會造成大氣污染呢?臭氧污染究竟有哪些危害?普通人在臭氧污染的天氣里
新華網華盛頓12月17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科學》雜志17日公布了該刊評選的2009年十大科學進展,其中對迄今最古老原始人“阿爾迪”的化石進行的研究名列第一位。 科學家成功將埃塞俄比亞發現的零碎原始人化石拼出一副女性原始人骨骼。 “阿爾迪”屬于地猿始祖種,生活在距今440萬年以前
夏季熱氣騰騰,陽光強烈時,臭氧濃度也會悄無聲息的上升。 ■將新聞進行到底 7月31日,環保部網站通報了2013年6月份及上半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通報稱,74個城市的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平均超標率為12.4%,從超標情況看,臭氧已成為繼PM2.5后另一項主要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時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終扮演著“萬花筒”的角色——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不變的多彩紙片,稍加晃動,就能轉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細胞遺傳學、大腦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仍然是熱門領域,航空航天作為大國實力較量的焦點從未停歇,科學倫理和危機應
移液器吸頭,就和槍的子彈一樣,是移液器不可或缺的配件。從理論上來說,吸頭的品質對移液的精度也有很大的影響,其重要性并不亞于移液器本身。先來說說移液器吸頭的材質。當前移液器吸頭市場上的吸頭基本上都是用聚丙烯塑料(化學惰性高,使用溫度范圍廣的無色透明塑料)做的。不過,同樣是聚丙烯,也會有很大的品質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