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團隊與意大利原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韋羅一年前在兩具遺體上進行“異體頭身重建”(俗稱“換頭術”)的解剖學研究,被誤讀為中國已經實施第一例頭移植,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沒有給出具體的臨床試驗安排,但任曉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顯示出對“異體頭身重建”技術的自信。 對此,黃潔夫代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全體專家表示:“中國絕對不允許這種臨床試驗在中國進行。”他提到,臨床頭顱移植違反了中國有關人體器官移植的法規,希望有關單位倫理委員盡到應盡的責任。 “現在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脊髓損傷的病人均處于失能狀態,從事所謂頭移植的科學家為何不拿出能修復中樞神經損害的實驗證據?為什么不拿出一個成功的動物實驗證據?”黃潔夫說。 頭移植面臨的不僅是技術上的“不可能”,更有醫學倫理上的嚴峻挑戰。“肝移植是給肝功能衰竭的病人,腎移植是給腎衰竭的病人,換了肝、腎,他還是他自己。但換了頭,他是誰呢?” 黃潔夫說,頭移植在倫理......閱讀全文
日前國內很多媒體轉載源自印度媒體“《印度時報》”的消息稱,世界首位接受“換頭手術”的患者將由此前的一名俄羅斯人改為中國人,這例手術將由中國醫療團隊操刀,預計明年底在中國實施。這一消息確實嗎?參與相關研究的中國專家怎么看? 【印媒“趣味文章”】 本月14日印度《經濟時報》(并非所謂《印度時報》
日前,“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的新聞引發輿論高度關注。“換頭”這種以往在科幻作品中才能看到的場景,如今卻被搬到了現實。 “換頭術”究竟是一種什么“手術”?它有望在活體手術中成功嗎?“換頭”后,“你”還是“你”嗎?就上述一系列廣受關注的疑問,中新網記者日前采訪了業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人類遺體上“成功”實施。消息一出即遭質疑:是科學突破還是博公眾眼球的“噱頭”?專家表示,在遺體上進行的這一手術,并不能證明活體“換頭術”的可行性。 突破? 合作研究者、意大利都靈先進神經調節組織的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介紹
科技日報記者18日從哈爾濱醫科大學獲悉,哈醫大二院任曉平教授宣布,將帶領他的團隊嘗試首例靈長類動物腦部移植,進而向醫學最前沿的人類“頭移植”發出終極挑戰。 1999年,在美國學習和工作的任曉平參與完成了世界首例人體手移植手術。2012年,任曉平回到故鄉哈爾濱,并在哈爾濱醫科大學轉化醫學中心及附
近日,被冠以“世界首例換頭術成功實施”標題的新聞,獲得了各界的廣泛關注。18小時手術,完成神經、血管、組織的連接——這種類似科幻想象的場景,赫然出現在各大媒體標題中,不免令人驚異,難道這項技術即將進入現實生活。 事實上,此次“換頭術”風波早在2015年前后就已刮起。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賽吉爾·
“全球首例頭部移植手術10個月內將在中國哈爾濱進行”,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賽吉爾?卡納維羅近日接受媒體采訪,再次將這一備受爭議的醫學課題拉入輿論旋渦。4月27日,奧地利德文雜志《OOOM》刊登對卡納維羅的專訪,他披露稱,該手術的第一位患者將是中國人;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將領導進行該手術,正式
和以往一樣,質疑、爭論甚至激辯,依然貫穿了2015年的中國科學發展。而這些質疑、爭論的存在,也讓科學有了更加豐富而真實的內涵。盤點這一年發生在中國科技界的種種爭議,在前進的路上時不時地停頓下來、省思自我,未嘗不是為了前路上更有益的跋涉。 原初引力波是否存在未被證實 回放:2014年,宇宙原初
備受爭議的“頭移植”手術又有了最新消息:據澎湃新聞編譯的英國《每日郵報》11月17日報道,意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當天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而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卡納韋羅說,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