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于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6月4-10 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選舉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05位。第一輪評審會議結束后,按照有關規定,組織開展了候選人材料公示、審核把 關和投訴處理等工作,并將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進行了備案。10月30日-11月3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和選舉會 議,經各學部選舉和全院全體院士大會終選等程序,選舉產生了67位新當選院士。 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 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齡49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6.37歲。60歲(含)以下的57人,占85%;61歲至70歲(含)的 10人,占15%,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專家當選。新當選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業及醫院 18......閱讀全文
時值《中國科學報》創刊60周年之際,謹向報社全體新老報人致以熱烈的祝賀! 科學是追求真理、服務國家、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中國科學報》作為我國最早的一份純科技類報紙,從1959年誕生以來,始終高舉科學旗幟,踐行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神圣使命。 從一支鋼筆、一沓稿紙到如今的
2010年6月7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 從“領導全國提高科學水平、培養新生力量的火車頭”,到建設“國家的科學技術思想庫”,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兩院院士群體所肩負的使命與職責均寄予厚望。切切囑
據《法人》報道,盡管在發布時間和平臺的選擇上刻意保持低調,但中國工程院7月1日公布的 201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還是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質疑:173位候選人中,竟有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易小剛、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顧大釗等數十位企業高管赫然在列。 來自公眾的這些質疑并
記者今天(1月2日)從中國工程院獲悉,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于1月1日正式啟動。中國工程院網站公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中院士行為規范》《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學部專業劃分標準(試行)》等10份相關文件。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組織推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科協辦發組字〔2019〕1號 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 根據中央關于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委托,中國科協負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
12月6日,北京林業大學成立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并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召開了第一次咨詢會議。11位委員就北京林業大學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著力推動和解決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進行了咨詢論證。 與會委員中有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們是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
科協辦發組字〔2021〕2號 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 為做好2021年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根據中央關于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委托,中國科協開展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現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
“兩院”院士大會于6月23日召開 分別修改《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工程院章程》 中國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 “兩院”6月22日聯合舉行媒體吹風會稱,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將分別有536位院士和6位
大師遠去,榮光猶存。 2018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里,我們已送別了31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并稱“兩院院士”。 這份重溫起來令人悲傷的名單包括:袁承業、孫樞、郝柏林、李天、林尊琪、宋玉泉、周堯和、劉光
“兩院”院士大會于6月23日召開 分別修改《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工程院章程》 中國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定于本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北京舉行。 “兩院”六月二十二日聯合舉行媒體吹風會稱,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將分別有五百三十六位
旨在推動內鏡醫師準入制度和內鏡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機制的建立,搭建內鏡醫師學術交流平臺,由衛生部醫政司指導、衛生部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承辦的2012年內鏡診療管理和技術交流大會于11月23-24日在京召開。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中國科學院趙玉沛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中國工程院朱曉東院士,中
當選是創新的新起點 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院士頒證儀式側記 今年的儀式,來得有點早。 11月27日上午,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院士齊聚中國工程院,參加院士頒證儀式。同時參會的還有新院士們的家人和團隊成員,與他們一同分享當選的榮譽和喜悅。 “歡迎來到你們的‘家’。”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李
中國工程院黨組在最新一期《求是》雜志發表了題為《加強和改進院士隊伍建設》的文章。文章指出,院士增選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對院士增選工作帶來一定的沖擊:“助選”、“拉票”行為已對院士增選造成干擾;“集成、包裝”現象給院士增選工作增加了難度;增選中院士寬松討論的環境受到一定的影響。
從飛機噪音控制到削減風致災害,從智能材料到大數據存儲,從腫瘤治療到廁所革命……5月30日,在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全院學術報告會上,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6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與在場院士分享、交流了一系列工程科技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安道琳 從低噪音飛機到噪音控制 提
關于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化會字〔2021〕第002號 各單位會員、專業委員會和省級化工學會: 根據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科協辦發組字〔2021〕2號),中國化工學會開始組織推薦(提名)兩院院士候選人
關于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化會字〔2021〕第002號 各單位會員、專業委員會和省級化工學會: 根據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科協辦發組字〔2021〕2號),中國化工學會開始組織推薦(提名)兩院院士候選人
只要一當官,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中國的傳統。 兩院新增院士超8成為現任官員引發質疑 官而優則院士? 從“工程管理學院士”的現實,到設立“社會科學院士”的“愿景”,有人開始擔心,和“學而優則仕”相對,另一條新的路徑——“仕而優則學”會否出現 12月初,兩院院士新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報紙
4月4日,中國工程院決定撤銷孟偉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 截圖來自中國工程院官網 根據生態環境部給予孟偉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的處分決定和中國工程院相關規定,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查確認,決定撤銷孟偉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 孟偉,1956生于山東省青島市,1982年畢業于山東海洋學院。第十二屆全國人大
中國工程院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已順利結束。在中國工程院主席團領導下,各學部嚴格按照《中國工程院章程》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的規定,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科學、嚴謹的評審程序,選舉產生了51名新院士。 今年增選工作于2013年1月正式啟動。經
在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高素質專業化的各方面優秀代表性人物”,成為機構主要組成人員的重要遴選標準之一。據《中國科學報》記者粗略統計,在已公布的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各機構人事任用名單中,不乏院士的身影。其中,21名院士任職全國人大機構,1名院士任職國務院機構,35名院士任職全國政協機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于5月28日至6月1日在京召開。 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世界科技前沿發展趨勢,聚焦國家創新發展戰略需求,積極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
日前,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相繼公布了201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2011年中國工程院共增選院士54名、中國科學院共增選院士51名。北京大學5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當選總人數居全國高校之首,也是北大近10年以來兩院院士增選工作中當選院士人數最多的一年。
2019首屆“健康中國思南峰會”盛大召開2019年5月9日,首屆“健康中國思南峰會”在上海盛大召開,本次大會是業內難得一見的覆蓋醫療健康全產業生態的行業峰會,以“價值投資引領醫療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為主題,匯聚了“政府、學術、產業、投資”等領域一線的頂級學者、專家、企業家、投資人等,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
科學中國人2009年度人物4月24日在京揭曉,王大珩、殷瑞鈺、王正國、陳清泉等11位院士和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院長宋保維等46位我國科技界專家獲此殊榮。此外,兩院院士王大珩、中國地質大學原校長趙鵬大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房建成還分獲終身成就獎、最受公眾關注獎和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規定,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已于1月1日啟動,2019年將增選71名中科院院士,其中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6名,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特別名額5名。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應重點關注的新興和交叉學科為物理生物學、化
“科學家應堅持學術行為標準,做‘大寫’的人,為社會樹立良好的榜樣。”9月21日,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在中國工程院“守正揚清”主題宣講會上作主題報告時說。 事實上,他曾在多個場合強調過這一觀點。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臺下坐著的是23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為了加強科學道德建設,端正學術風氣,
2017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啟動。剛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屠呦呦此次能否當選院士? 據了解,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而今,她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技獎“雙料”得主,但已86歲高齡,是否有可能趕上院士“末班車”呢? 作為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右)為新當選院士王貽芳頒發證書。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今天分別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選和外籍院士選舉結果。此次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61名、外籍院士12名;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70名、外籍院士8名。 新當選的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平均年齡53.9歲,最小年齡
“在當前復雜的社會和浮躁的學術環境下,科學道德建設面臨挑戰,必須引起全體院士的高度重視。”6月8日,在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再次敲響了院士道德建設的警鐘。與此同時,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上,對于社會普遍關注的院士兼職、社會活動頻繁等問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陳明憲編著的《公路工程與造價》一書,被指控是找“槍手”代寫的。 對2011年的那次院士評選,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雷志棟至今記憶猶新:一個名叫陳明憲的廳官,因參評院士第一次走進了他的辦公室。一年之后,陳明憲因涉嫌腐敗落馬。 當時,雷志棟是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