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長江計劃”在武漢啟動
為解決長江流域所面臨的地質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面向長江經濟帶發起的戰略性科技創新計劃“長江流域地質過程及資源環境研究計劃”近日在武漢啟動。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自然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然而近年來,伴隨著長江流域建設和發展步伐的加快,出現了濕地面積萎縮、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蓄水調洪能力下降、水污染嚴重、大面積滑坡等嚴重地質災害頻發等嚴峻問題。 “地學長江計劃”旨在圍繞長江經濟帶建設所面臨的地質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以長江中游為重點區域,匯聚多學科力量,系統研究長江流域深部與表層及其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過程與演化。其分為兩個主要研究方向:全球變化與重大工程驅動的長江流域變化、預測及其對策與管理;宜居地球形成與演化的深部地質過程及其資源能源和環境效應。 據介紹,“地學長江計劃”總投入經費10余億元人民幣,分三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2017-2020年)主要聚力于學科交叉融......閱讀全文
長江流域濕地生態不堪重負:重開發輕保護重索取輕投入
長江流域濕地生態不堪重負 2016年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暨長江濕地保護培訓近日在云南大理舉行。與會專家代表呼吁,目前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屏障初步形成,但是長期以來對河流、湖泊、灘涂等濕地的圍墾占用,河湖阻隔,過度利用,致使生物多樣性下降、功能退化等問題依然嚴重;維系流域水安全和生態功能的能力削弱,
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專員對長江流域水稻課題開展檢查
為進一步了解2015年度糧食豐產科技工程課題實施進展,掌握課題任務完成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7月1-2日,科技部農村中心在江西南昌組織召開了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長江流域水稻課題專員檢查督導會,組織專員對江西、湖南和湖北三省課題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科技部農村中心有關工作人員,項
湘鄂兩省五地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區域合作
湘鄂兩省的張家界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宜昌市、恩施州五市州政協及澧水流域15個縣市區政協相關負責人,22日齊聚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共商澧水文化園建設,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區域合作。 澧水是長江重要支流,流域跨越湘鄂兩省邊境,因“綠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而得名。武陵山片區大部分屬于澧水流域,
青藏高原高位渦系統對2020年長江流域超強梅雨的研究
2020年夏季(6-7月)長江流域遭遇了超強梅雨降水,造成了自1998年以來最為嚴重的洪澇災害。值得注意的是,梅雨期長江流域的降水呈現出全流域偏多的特征。目前,大多數研究工作關注于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異常的形成機制,而對長江中上游地區降水異常的成因關注較少。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LAS
2011年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申報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的通知》(教人〔2011〕10號)精神,現就做好2011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人選條件 人選應符合《“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辦法》規定的基本條件。 考慮到計劃實施的連續性等因素,本次特聘教授人選的年齡要求為:截至2010
2017年中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施全面禁捕
記者8日從中國農業部獲悉,2017年中國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施全面禁捕。 8日,中國農業部發布了《農業部關于推動落實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今年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施全面禁捕,爭取在2年的時間內使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捕撈漁民全部退出
可曾想過4.38億年前我國長江流域曾是一片汪洋!
滄海變桑田,古生物學家找到“實錘”。通過研究全國范圍內志留系淺海紅層中的古魚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化石印證了在距今約4.38億年的志留紀早期,我國長江流域曾是一片汪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地層學雜志》。“這片海域名叫揚子海,可以進一步分為上、下揚子海,兩者通過一
長江流域豬藍耳病疫情嚴重-農業部再發緊急通知
當前全國豬藍耳病疫情總體形勢仍較為平穩,但局部地區特別是長江流域省份疫情嚴重。隨著高溫高濕季節持續,一些地方疫情可能繼續發展。農業部7月14日再次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繼續加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力度,促進養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通知指出,當前要切實保障發生疫情地區及長江流域省份等重點地區免疫,把種
多部門聯合印發方案保護修復長江母親河
生態環境部等17個部門和單位近日聯合印發《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年底,長江流域總體水質保持優良,干流水質保持Ⅱ類,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重要河湖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態質量明顯提升。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19日介紹,2018年,《長江保護修復攻
美媒:中國內河港口發展似三峽工程
隨著中國沿海工業中心低成本、面向出口的制造業競爭優勢日漸式微,北京將更多依賴西部以及長江中游城市來驅動內陸工業基地的發展。 處理好產業活動從沿海向內陸的轉移,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壓力,將是中國共產黨實現向基于內需的更穩定和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
第三屆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高端論壇召開
7月1日至2日,以“美麗長江:協同治理與低碳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高端論壇在武漢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地理學會長江分會和中國地質大學聯合主辦,中國地質大學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承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校長王焰新,
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開始推薦
關于做好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推薦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干部部,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落實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根據《“長江學者獎勵計
農業部將組織實施“長江江豚保護行動計劃”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農業部今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目前整個長江流域長江江豚不足千頭,農業部決定進一步加強長江江豚的保護管理工作,保護長江生物多樣性。 農業部指出,長江江豚是我國重要的水生野生動物,是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指標物種,也是
教育部發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推薦工作
關于做好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人選推薦工作的通知 教人司〔2017〕2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落實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水生所揭示中國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學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關于中國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學機制的論文“Challenges to saving China’s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fishery exploitation and landscape pressures”在環境生態類綜合期刊A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長江保護法草案迎來首次審議
12月23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草案)》迎來首次審議,這部法律草案由全國人大環資委擬定,已于10月26日經環資委第20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 《長江保護法(草案)》總則第一條明確: 為了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治理,促進資源高效合理利用,保
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水資源保護政策研究獲進展
重慶位于長江流域上游,是我國西南、華中和華東三大經濟區的交融區域。該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相對較好的經濟基礎、龐大的市場容量和充足的人力資源,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潛力巨大。同時該地區是長江流域生態屏障,其水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長江流域,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不可替代地位,肩負著守護好一江碧水
政協委員:長江污染近600公里-含300余種有毒物
“目前國家正在研究制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的大事。”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長周健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個人特別關注大江大河的治理,尤其是長江的治理。” 治理好、利用好、保護好長江,不僅是長江流域4億人民的福祉所系,而且關系著全
鄱陽湖湖泊流域長江系統水文干旱研究獲進展
鄱陽湖作為我國最大的通江淡水湖泊,近年來頻繁發生的干旱事件受到了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鄱陽湖水量變化受流域和長江來水的共同作用,通過探索鄱陽湖-流域-長江水系統的水分盈虧特征,可以更為全面揭示鄱陽湖的干旱成因。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研究所一三五重點項目的資助下,中國科學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或將退出機制-剎住唯“帽子”論歪風
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的第20個年頭,教育部近日發布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由于提出了建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退出機制,引發了輿論的普遍關注。 長期以來,因其權威性,“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已經成為了僅次于兩院院士的頂級榮譽。正因為如此,申請“長江學者”成為諸多學者的追求,引進“長
三大洋對2020年中國破紀錄強降水影響獲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04.shtm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鄭佳喻、研究員王春在在2020年中國破紀錄降水成因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3月19日發表于《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生態環境部: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11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表示,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捕;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十年禁捕;2020年12月,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長江保護法》頒布,為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
“病”有法醫-中國擬立首部流域法律
長江保護法草案2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高虎城說,該草案圍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破壞這一突出問題。據悉,該草案若獲得審議通過,將成為中國第一部流域法律。 圖為長江上第一座懸索橋——西陵長江大橋。?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
三峽水庫迎來2018年“長江第1號洪水”
受長江上游流域岷沱江、嘉陵江以及三峽區間等區域強降雨影響,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從7月3日8時27500立方米每秒快速上漲,至7月5日8時上漲至51000立方米每秒,7月5日14時三峽水庫入庫洪峰流量達53000立方米每秒,迎來2018年“長江第1號洪水”。? 早在今年6月3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
14名院士在滬聯名倡議保護長江生物
土地資源與土壤地理學家孫鴻烈、魚類學與淡水生態學家劉建康等1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9月16日在上海聯名發出倡議書,呼吁各有關方面采取積極措施保護長江生物,關注長江流域生態。?由農業部主辦的首屆長江生物資源養護論壇9月16日在上海舉行,14位院士是在這個論壇上發出倡議的。農業部、水利部、
公安部偵破150起長江污染環境犯罪-抓獲犯罪嫌疑人510名
記者今日從公安部獲悉,公安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今年以來,針對長江流域非法排污、傾倒危險廢物等違法犯罪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形勢,公安部會同發展改革、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部門,開展集中打擊整治長江流域污染環境違法
專家呼吁長江非旗艦瀕危水生生物研究和保護
3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科學研究所和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西南漁業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聯合在Science雜志發表評述文章,文章肯定了中國政府采取十年禁漁制度將會對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積極的幫助,日益增長的公眾環保參與將進一步促進相關保護的效果。與此同
長江拒絕任性排污-立法已經在路上
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獲悉,去年長江委聯合太湖流域管理局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流域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50個地市887個區縣的8800余處入河排污口進行了現場核查。通過此次核查,確定了長江流域(片)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名錄,在此基礎上推進入河排污口監控能力建設,并積極制定長效監管機制。
鄱陽湖長江江豚第五次遷地保護開始實施
2月13日至15日,江西在鄱陽湖實施長江江豚遷地保護行動,成功將兩頭長江江豚從鄱陽湖松門山水域安全捕撈,遷至湖口南北港暫養基地。 此次長江江豚遷地保護行動,是對鄱陽湖長江江豚的第五次外遷,計劃安全捕撈8頭長江江豚,遷往湖北、安徽和江西湖口,進行種質資源交流,促進長江流域現有遷地群體結構優化,豐富
兩部委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
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底,長江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的國控斷面比例達到85%以上,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的國控斷面比例低于2%;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