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揭曉
1. 國際首個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研發成功并獲準上市 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載體)獲得新藥證書和藥品批準文號。該疫苗是由我國獨立研發、創新性重組疫苗產品,采用了復制缺陷型病毒載體技術和無血清高密度懸浮培養工藝,可同時激發人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還具備良好的免疫原性。為我國在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爆發時能夠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了新的手段。 2.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在我國研發成功并量產 國產第三代基因測序儀采用單分子熒光測序技術,該技術基于全內反射先進光學,利用光學信號進行堿基識別,可實現邊合成邊測序。操作簡便、測序時間短、無交叉污染、靈敏度高、成本低于二代測序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3.全球首創白睛無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技術 我國科研人員通過將傳統中醫眼像分析理論與現代工程技術相結合,研制成功全球首個白睛無影成像智能分析系統。該系統獨有的白睛無影成像技術具有極高的保真度。利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語音及圖像處......閱讀全文
歐洲農業生物技術遭遇重創
“許多歐洲同行得知歐洲法院裁定后備感震驚和沮喪,畢竟他們有過轉基因被政治綁架而失去農業科技競爭力的慘痛經歷,如果今后再因基因組編輯管理失誤而導致科技創新的更大挫折,那將是歐盟整個科學界的悲哀。”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位于盧森堡的歐洲法院25日裁定,
生物技術領域的泡沫
????? 受到美國政府將嚴查藥品價格的影響,自今年2月份以來,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已累計下跌10%,成為納斯達克各分類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指數之一。 吉利德科學的股價在最近的一個月內一度下跌近16%,其他生物技術公司百健艾迪股份、生物制藥企業新基公司的跌幅都超過10%。股票大幅下跌的背后是泡沫,
生物技術工業的重要支柱
發酵罐產業在迅速發展,以生物發酵罐作為高新技術的產品逐漸改變了傳統高污染、高耗能的生產模式,并將發酵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據了解,生物發酵罐是用來進行微生物發酵的裝置,它可通過優化微生物的發酵條件來提高發酵效率。 生物發酵罐(制藥、生物工程、食品)特點:采用進口SUS316L優質不銹鋼,精
現代生物技術助中藥“留洋”
在中國―澳大利亞“中醫藥國際合作與促進”項目簽約儀式即將開始之前,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神威藥業”)董事長李振江還不忘借這有限的時間向外國來賓介紹現代中藥。 11 月12日舉行的此次簽約儀式意味著中藥在通往國際化的道路上再進一步:神威藥業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簡稱“西苑醫院”)、
生物技術有助控制水污染
編者按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生物技術和產業呈現加快發展態勢,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對此做出部署,作為獲取未來科技經濟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領域。為推進我國生物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國出臺了《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指出,到2015年,我國生物產
生物技術解開中醫的秘密
“在2000年里,有大約10萬種藥方,這些藥物可以用于治療一大批疾病,從抑郁癥到骨質疏松癥。”香港科技大學的Karl Wah-Keung Tsim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報》的一篇文章中說。 傳統藥物占了中國藥物市場的大約40%,年營業額210億美元。中國衛生部副部長王國強說,中國
生物制藥(3)生物技術
目前,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本文采納有關學者的觀點,將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界定為:生物技術是以現代生命科學理論為基礎,利用生物體及其細胞的、亞細胞的和分子的組成部分,結合工程學、信息學等手段開展研究及制造產品,或改造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并
亞臨界生物技術的概述
亞臨界生物技術是指植物油脂、昆蟲油脂或動物油脂、微生物油脂及水溶性天然有效成分,經過亞臨界流體低溫萃取進行的固液或液液萃取分離生物技術,從而得到生物質中的有效成分。 1995年,祁鯤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最終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套亞臨界生物技術萃取裝置,并成功應用于工業化生產,使得世界上亞臨界生物技
生物技術常用實驗操作簡介
?? 一、總RNA的提取(Trizol法提取) 在收集到生物材料之后,最好能即刻進行RNA制備工作。若需暫時儲存,則應以液氮將生物材料急速冷凍后,儲存于-80℃冷凍柜。在制備RNA時,將儲存于冷凍柜的材料取出,立即以加入液氮研磨的方式打破細胞,不可以先行解凍,以避免RNase的作用。 1.? 提
生物技術讓育種更專業
近日,農業部對3款進口轉基因大豆新品種發放安全證書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安全性是其一,新聞爭論的背后更折射出種業競爭力的問題。 而今,如何培育出具有高產、優質、安全等優點的作物品種,已成為世界性的育種課題,由此,生物技術被推上了歷史舞臺。 在日前舉辦的“第六屆國際生物技術與農業峰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