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在好未來主辦的“賦能教育 極‘智’未來——AI+教育”學術交流會上,好未來正式宣布成立國內教培行業首家“腦科學實驗室”,通過腦科學推動“科技+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踐行“科技推動教育進步”的企業使命。 據介紹,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希望基于學生的大量學習數據,探索學生的學習動因。同時,通過成立“腦科學實驗室”,好未來也將與各大高校聯手,逐步推動腦科學領域的課題研究,助推教育釋放出更大的勢能。目前,好未來有4000名技術、產品和教學研發人員,未來三年內,這一數字將超過1萬人,其中包括500人規模的AI和腦科學研發團隊。同時,好未來還將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由頂級科學家和優秀研究院支持的6所聯合實驗室,并將在2018年成立海外研發中心,共同助力“科技+教育”進步。 作為國際知名腦科學專家及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負責人,楊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腦科學教育將成為重要的細分領域,各種商業模式和前沿課題正在誕生。據了解,好未......閱讀全文
創業家訊 1月25日消息,好未來正式宣布成立國內教培行業首家“腦科學實驗室”,以期通過腦科學研究推動“科技+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 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成立 據悉,好未來此次成立腦科學實驗室的目的是希望基于學生的大量學習數據,探索學生的學習動因。同時,通過成立“腦科學實驗室”,好未來也將
人工智能、腦科學等前沿科技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而教育如何與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各大高校以及教育、科技企業的重點研究方向。 用AI賦能教育,正在推動未來教育的革命性創新。在此背景下,1月25日,好未來主辦的賦能教育,極“智”未來——AI+教育學術交流會暨2018科技戰略發布會在總部舉行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10月23日,中國科學院機關最大的一間會議室里人挨著人,要是來晚幾分鐘,可能連座位都找不到。 會議室里坐著的,可能是中科院最為精銳的科研“部隊”——20個卓越創新中心的負責人,帶著各自中心的建設經驗和階段成果,在這里進行分享和交流。 卓越創新中心被譽為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中的“尖刀連”,
四、 再說說幾個該打屁股的。 物理學院——李重生、歐陽頎、孟杰、葉沿林、俞大鵬教授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物理學院真的該反省了——十年了,整整十年,物理學院沒有當選一位院士。這十年,物理學院不是沒有努力過,從張樹霖、喬國俊,到李重生,到龔旗煌、歐陽頎、俞大鵬、孟杰、葉沿林,各個年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生物化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生物化學家Jennifer Doudna,以表彰其在基因編輯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 CRISPR技術自問世以來,就一直被諾獎候選的光環所圍繞。為了CRI
以光電子產業著稱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有著“中國光谷”的美譽,正以顛覆性思維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打破制度梗塞,打造創新創業樂土。30年前,她是荒野中“被武漢地圖遺忘的兩厘米”,如今,她已蛻變成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中部“試驗田”,正一步步躋身世界舞臺的中央。 改革科技體制讓創新“金蟬脫殼”
11月3日,中國科學院深度參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院市座談會舉行,北京市相關部門與中科院無縫對接。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按下“快進鍵”,相關活動密集展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為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方案》提出, 要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要求, 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要載體,以構建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