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海浩瀚,堿蓬灘涂綿延,構成了遼寧遼河口濕地生態保護區中獨特又著名的紅海灘景觀和世界第二大蘆葦濕地景觀,成為重要的生態資源。 近年來,受油田開采、稻田種植、葦田養蟹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上下游污染疊加、生態缺水、保護體系不完善,對遼河口濕地和遼東灣水域的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為此,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沈陽大學、遼寧省盤錦市濕地科學研究所等單位齊聚盤錦,共同承擔了“十二五”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遼河河口區水質改善與濕地水生態修復技術集成與示范”。據悉,課題團隊在遼河口濕地集成一套水質改善與水污染阻控技術體系,建立了51.9平方公里的示范工程。該示范工程已于日前順利通過水專項管理辦公室組織的第三方評估,希望還遼河口濕地原有的盎然生機。 濕地在哭泣 遼河河口區濕地位于遼寧省盤錦市境內、遼河三角洲的最南端、雙臺子河入海口處,該區由大遼河、雙臺子河、大凌河、......閱讀全文
在素有“亞洲蘆葦濕地之王”美譽的遼河三角洲濕地內,遼寧省盤錦市“紅海灘風景區”最新的旅游配套項目落成。自2002年以來,“紅海灘風景區”多處旅游項目沒經過政府環評、土地審批,就在這個國家自然保護區開建,還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近期,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調查。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在國內七大水系中,遼河污染位居首位。經過大力治理,遼河提前摘掉污染的“帽子”。但由于眾多因素,遼河治理任重道遠 不久前記者獲悉,2014年,在遭受62年來最嚴重旱災的不利情況下,遼寧省遼河流域經受住了歷時一整年的“摘帽”國家復檢的考驗。遼河“摘帽”已無任何懸疑。 據國家
記者今天從國家海洋局獲悉,《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二五”實施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出臺。《規劃》計劃實施18個國家級濱海類濕地保護建設項目,對7個重點濱海濕地進行恢復與綜合治理,設立1個濱海濕地可持續利用示范項目和1個濱海濕地能力建設項目,共27個項目。
近日,為了解遼河口濕地植被灘涂空間分布、植被生長狀況及濕地演化趨勢,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河口濕地景觀演變規律及關鍵驅動機制”、“氣候變化背景下海平面變化和極端氣候事件的危險性”的支持下,監測中心調查組一行七人前往遼河口及周邊區域,開展重點灘涂無人機航拍、蘆葦及堿蓬生物量測定
7月14日,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大連召開。來自國家海洋局相關局屬單位、沿海省市海洋廳局、涉海高校與企業、科研機構的相關人員共180余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會長周茂平,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副會長李春先、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關道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與遼寧省政府6日在沈陽共同簽署《加快推進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協議》。根據協議,遼寧省將全面推動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這次簽署的協議主要內容包括:遼寧省對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負總責,通過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目標責任和任務分工,
吉林省公主嶺市各個河道上近日挖掘機的轟鳴聲不斷。隨著河道內淤泥及垃圾不斷地被卡車拉出,公主嶺轄區內的東遼河、新開河及其支流河道水質及周圍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據吉林省環保廳環境監察總隊總隊長顧恩大介紹,為促進重點流域、重要支流水質進一步改善,確保國控、省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吉林省今年將繼續開展
編者按:“十一五”節能減排指標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指標,是政府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當前,節能減排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快速增長,一些被淘汰的落后產能死灰復燃,能源需求大幅增加,能耗強度、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速度放緩甚至由降轉升,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趨勢
中儲糧:目前糧價上漲仍在可控范圍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談中國的糧食調控 三聯生活周刊:最近國際米價出現大的漲幅,表面看,由于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而亞洲米價此番上漲幾乎沒有影響,但從一個相對更長的周期,它對國內稻谷供需市場是否仍然構成潛在
遼寧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位于盤錦市和錦州凌海市境內,具有獨特的濕地生態景觀,有鳥類近300種,尤其是8萬公頃蘆葦沼澤,在養育野生動物、涵養水源、防洪泄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督查發現,該保護區仍有2752口生產油井,其中813口位于核心區和緩沖區,2017年計劃退出63口,實際僅退出
近日,第十屆國際濕地大會在江蘇省常熟市成功召開。大會特設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報告專場,系統展示了水專項支持我國濕地保護,助力河湖水生態修復的工作與成效。水專項淮河項目河流水生態修復課題負責人、南京大學安樹青教授獲頒國際生態學協會授予的“杰出濕地科學家”獎,成為亞洲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 說起家鄉,遼寧鐵嶺的邱迪由衷地贊嘆:“蓮花湖,鐵嶺因你而美麗!”邱迪的感慨來自一次親眼目睹:一見到蓮花湖濕地公園,外地游客頓時停止了因趙本山一句小品臺詞而對鐵嶺這個“大城市”的調侃,羨慕和欽佩的表情油然而生。 鐵嶺新城擁有遼河、凡河、柴河三條天然河流
寇河,是遼河一個重污染問題突出的重要支流,記者日前從鐵嶺市西豐縣環保局獲悉,寇河濕地公園一期工程目前已建設完成,集城鎮污水處理和生態景觀工程為一體。 寇河濕地公園得益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統稱“水專項”),隸屬于“遼河流域分散式污水治理技術產業化”課題的一項
按照遼寧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方案》要求,遼寧省將用3年時間,到2020年完成全省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工作。 遼寧省政府在近日召開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推進會上提出,2017年11月底前,14個市要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市與縣的協調對接和落圖落地工作,上報生態保
吉林省省長景俊海近日到遼源市調研,并出席全省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推進會,強調要按照中央批準的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方案要求,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對標對表,狠抓整改,堅決按時完成任務,贏取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壓倒性勝利。 景俊海首先來到東遼縣白泉鎮集賢村,沿著東遼河河岸步行,實地察看東遼河跌水壩
遼寧省長李希近日在遼寧省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主要工作任務之一是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他強調,要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讓老百姓喝上放心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吃上安全的食品,生活在美麗的家園。 李希指出,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具體任務包括:大力實施碧水工程。鞏固遼河、大小凌河流域治理成果
10月25—28日,環保部水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主持召開了水專項第一批成果凝練和項目驗收會。水專項技術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等在會上說,水專項實施5年來,在遼河、太湖等重點流域開展大攻關、大示范,突破1000余項關鍵技術,完成229項技術標準規范,申請1733項專利,構建了水污染治理和管理技術體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
罩上“保護罩”,開出“提醒單”,建起“防火墻”……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不菲成就,這種態勢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更加深化,并融入到“美麗海洋”的海洋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中。 在剛剛召開的年度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新任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王宏說,過去一年海洋綜合管理進一步強化,已確定了
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省長景俊海連續三天,先后對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進行現場檢查督辦與部署。 11月10日,巴音朝魯來到長春市新立城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先后實地檢查了凈月區新湖鎮加官村、新興村,朝陽區樂山鎮辛屯村、長勝村等地涉及整改的32項工作落實情況。 巴音朝魯沿途察看了水庫圍擋建設、
受藍藻事件纏身的太湖自不必說,曾經84條出口河道,現在只剩下10多條;鄱陽湖水質逐年下降,幾乎被20年的圍湖造田啃掉一半,中國淡水湖的老大地位幾乎不保;八百里洞庭的地盤也減去了3/5;巢湖因水質污染,一度列入“限批”黑名單;黃河斷流;長江水污染……中國四大淡水湖、兩大母親河無一不受“水安全問題”纏身
3月22日,又到“世界水日”。該紀念日旨在呼吁世界各國關注水資源,喚起公眾的水憂患意識。“世界水日”來臨前夕,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王建華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近年來我國東北地區水稻種植面積迅速增加,導致用水需求激增,局部地區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的問題在東北已經初見端倪,且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17年7月29日至8月1日,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向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省(市)反饋督察意見。反饋會由被督察地方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組組長通報督察意見,當地黨委主要領導作表態發言。 督察認為,2013年以來,7省(市)認真學習貫徹習
按照國家“十二五”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要求,截至目前,遼河流域中,已建立保護區的遼河和凌河水質改善明顯,但大遼河、渾河、太子河(以下簡稱“大渾太”)三大干流水質狀況令人擔憂。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日前組成3個視察組,分赴遼河、“大渾太”、凌河視察治理和生態恢復工作,記者隨行前往鞍山、遼陽和撫順3
又一起侵占破壞自然保護區問題被通報。 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11月4日至8日在安徽省檢查發現,安慶市政府隨意調整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區劃,導致保護區生態功能日益衰退,嚴重威脅江豚生境。 近年來,自然保護區被迫“瘦身”的事件屢見不鮮。由于自然資源聚集且豐富的特性,使得一些保護區面臨大開發的困境
“未來到了7100億立方米用水高峰的時候,中國也能夠解決自己的水問題。”近日,在上海世博園區內舉行的一次報告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水資源專家王浩表示,雖然我國面臨嚴峻的水資源形勢,但有關部門已建立了妥善的安排和規劃,足以應付2030年可能出現的7100億立方米的用水高峰。 王浩同時
關注環保,關注綠色生活―島津中國攜手中國青基會 共同保護母親河 9月27日,風和日麗,陽光明媚,“保護母親河―島津中國友誼林平泉項目”啟動儀式及植樹活動在河北省平泉縣舉行。島津在中國的8家企業的員工代
水安全問題正在成為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新華社記者為此深入調研,從即日起連續兩天播發系列報道,以期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這是紅色的警訊—— 全國十大水系水質一半污染;國控重點湖泊水質四成污染;31個大型淡水湖泊水質17個污染;9個重要海灣中,遼東灣、渤海灣和膠州灣水質差,長江口、杭州灣、
從八達嶺到司馬臺,再到金山嶺,這三座長城作為古代北京的軍事防御屏障,早已聞名遐邇。如今,在這三座長城所在的北京與河北的交界區域,一座“綠色長城”正在崛起。作為我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北京延慶、密云與河北張家口、承德,正緊密攜手、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首都北京的綠色生態屏障。 攜手共筑“綠色屏障
近年來,遼寧省盤錦市環保部門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進一步推動環境保護的關鍵,發揮環保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以環保工作助推生態文明新盤錦建設。 大力開展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快淘汰電力、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的落后產能,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積極推進使用清潔能源;深化污染減排,推進電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