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日,依托該院等離子體所建設的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啟動建設。在不久的將來,一大批在磁約束核聚變工程技術研發中產生的高新技術成果將加快轉化應用的步伐。 上個月,我省決定建設10家實驗室以及10家創新中心。其中,就有依托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建設磁約束核聚變安徽省實驗室。該實驗室將聚焦熱核聚變工程及技術研究,積極參與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工程設計和聚變堆核心部件的預研,為在不遠的將來建成世界首個聚變實驗電站作出自己的貢獻。據等離子體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驗室還將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建設,不僅設計制造核心部件,還將參與總裝,讓國際大科學裝置擁有更多的中國元素、中國智慧。 據了解,“科學島”目前擁有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主要從事高溫等離子體物理、磁約束核聚變工程技術及相關高技術研究和開發,以探索、解決人類無限而清潔的新能源為最終目......閱讀全文
2017年1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復函同意安徽省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繼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之后,又一科技創新國家戰略在安徽布局落子。 一年來,安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舉全省之力,搭架構、建項目、聚人才、創機制,高起點開局、高標準推進合肥綜合
位于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陽”裝置位于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陽”裝置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正在接受技術升級。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達到持續 400秒、中心溫度大于2000萬攝氏度實驗環境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正在進行的升級計劃
與北京上海并列、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稱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的量子創新研究院,被稱為先進制造業發展“一號工程”的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世紀工程引江濟淮……近年來,一大批重大項目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并將發展成為安徽崛起的核心動力。今天起,新安
1月17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發布會,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介紹了中科院參與北京、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的進展情況。 白春禮表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科院建院70周年。中科院全面總結成就和經驗,產出了一批重大創
9月25日,在訪問深圳、廣州中科院相關研究所之后,德國科學記者協會(WPK)代表團一行19人來到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繼續以他們獨特的視角對中科院的知識創新工程進行直觀的了解和采訪報道活動。 在安徽光機所,所長劉文清向來訪的客人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安光所的發展歷史和主要
清晨,安徽合肥,蜀山湖畔,晨霧還未散去,科學島上一片寧靜。島上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內(以下簡稱等離子體所),身著藍色工裝服的“80后”研究員秦經剛打開實驗室大門,開始了一天的研究。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由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等七方共
去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后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至今獲批一年多,建設情況如何,取得哪些成果?量子創新研究院和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建設備受關注,目前進展情況怎樣?在北京,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凌云接受記者采訪時一一回應,并多次提到,“創新已經成為合肥最大的特點,最亮麗的名
科技部關于印發《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規〔2020〕352號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人民政府: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持續有序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按照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要求,科技部會同你們共同編制了《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