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cn.people.feedsportal.com/c/33072/f/535135/s/15ac5157/l/0Lenv0Bpeople0N0Bcn0CGB0C148287320Bhtml/story01.htm 排污口的水質嚴重超標,與流經廠區的河水“涇渭分明” 在哈爾濱哈藥集團制藥總廠(以下簡稱“哈藥總廠”)附近,即使在夏天,也有人要戴口罩,居民稱空氣里臭味熏人。記者調查發現,原來臭味來自于緊鄰居民區的哈藥總廠,住在周邊的一些居民甚至常年不敢開窗。 廢氣 超過惡臭氣體排放標準 哈藥總廠位于城區上風口,它釋放的臭味影響范圍波及周邊的高校、醫院和居民區。藥廠為什么排放臭味呢?記者進入廠區后注意到,越往廠區內部,難聞的氣味就越來越濃。一名藥廠職工告訴記者,(臭味)有跑冒的,滴漏的。臭味僅僅是跑冒滴漏造成的嗎?記者調查了解到產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藥廠青霉素生產車間發酵過......閱讀全文
山東魯抗醫藥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被媒體曝光后,制藥企業污染環境的問題再次受到關注。近年來,在環保問題上“栽跟頭”的制藥企業并不在少數,聯邦制藥、海正藥業等大型藥企不斷出現在環保部門督查整改名單中,有的甚至屢禁不止,頻頻上榜。 海正藥業 海正藥業作為原料藥生產“大戶”是中國最大的抗生素、抗腫瘤藥
一家號稱“以維護群眾健康為使命”的制藥企業卻因為污染環境、威脅他人健康而被推上風口浪尖。 近日,媒體曝光哈爾濱制藥總廠(以下簡稱“哈藥總廠”)排污口有機物超出國家規定極限值近10倍,氨氮為85.075,高出國家規定極限值兩倍多。深陷“污染門”的哈藥給《中國經營報》發
哈藥“污染門”:折射“原料藥大國”的現實困境 作為“原料藥大國”,我國一些原料藥生產企業面臨著與哈藥總廠同樣的困境――一面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生產工藝,一面是附加值和利潤率都比較低的產品。而由于產品同質化傾向嚴重,藥企通常采用“價格戰”方式搶占市場,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率。因此在面對治理污染的
烏梁素海水面大量黃苔滋生,意味著水體已受到嚴重污染。烏梁素海水污染造成大量魚類死亡。排污口。 烏梁素海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是地球同一緯度最大的濕地。 “如不加快搶救治理,烏梁素海將在近年內消失。”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政協人資環委)發出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