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包括金屬玻璃在內的玻璃態物質在內部結構上都處于無序狀態,但據美國每日科學網6月17日報道,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日前通過高壓對一個金屬玻璃樣本進行處理后,在其內部發現了一個呈高度有序狀態的單晶體結構。該研究有助于人們加深對金屬玻璃材料的認識,開創出一種新型金屬玻璃的制備工藝。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1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雖然玻璃以及玻璃態物質的內部結構總體呈現出無序狀態,但其相鄰的原子間(一般不超過4個到5個原子間距)偶爾也會表現出一種暫時的有序性,這被稱為“短程有序”,范圍稍微大一點的被稱為“中程有序”,再大一點類似于普通晶體的則被稱為“長程有序”。目前絕大多數金屬玻璃的結構都屬于長程無序、短程有序,試圖讓金屬玻璃接近于晶體,具有“長程有序”結構的實驗也都以失敗而告終。 美國卡內基地球物理實驗室研究員毛河光及其同事的一項研究卻有望改變這一現狀,讓制造出具有長程有序結構的金屬玻璃成為可能。 實驗中,......閱讀全文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橋石帶領的團隊通過高溫結合高壓的調控和原位檢測,實現了對金屬玻璃原子結構序的有效雙向調控。他們發現的這種雙向調控揭示了金屬玻璃結構態的豐富性和自由調控性,將推動對金屬玻璃結構的理解和應用。相關研究發表于近期的《自然—通訊》 。 金屬玻璃兼具金屬和玻璃兩種材料的特性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超晶格由于其精細的幾何結構和優異的物理特性,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和關注,也為尋找新材料和新光源開辟了新的領域。分子束外延(MBE)作為一種原子級的加工技術,可實現對生長厚度、結構與成分的精確控制,是制備超晶格的最有利工具。然而其自身也面臨諸多問題,例如制備設施昂貴、操作程序復雜、生長條件苛刻、對
2019年即將結束,中國學者總共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了180項研究成果,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5篇,材料學有3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物理學有18篇。我們盤點一下材料學: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0篇,Nature 發表了11篇,Science 發表
使用雙晶探頭對腐蝕工件進行測量使用單晶探頭對工件進行測量標準功能45MG儀器在使用基本配置時,是一款易懂易學、操作簡便的測厚儀,操作人員經過zui基本的培訓,就可完成zui常用的測厚應用。不過,45MG儀器添加了可選軟件選項和探頭后,就會變成一款極為的測厚儀,可以進行典型的初級儀器不能完成的應用。此
拉曼光譜由于近幾年來以下幾項技術的集中發展而有了更廣泛的應用。這些技術是: CCD檢測系統在近紅外區域的高靈敏性,體積小而功率大的二極管激光器,與激發激光及信號過濾整合的光纖探頭。這些產品連同高口徑短焦距的分光光度計,提供了低熒光本底而高質量的拉曼光譜以及體積小、容易使用的拉曼光譜儀。1. 含
英國著名雜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近期《Nature》下載論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5年8月
拉曼光譜的原理及應用 拉曼光譜由于近幾年來以下幾項技術的集中發展而有了更廣泛的應用。這些技術是: CCD檢測系統在近紅外區域的高靈敏性,體積小而功率大的二極管激光器,與激發激光及信號過濾整合的光纖探頭。這些產品連同高口徑短焦距的分光光度計,提供了低熒光本
在自動化,信息化,電子化的年代,5G不會停止發展的腳步。據統計測算,以5G基建為首的七大核心產業新基建,2020年的投資規模在21800億左右。IHS 預計到2035年,5G在全球創造的潛在銷售活動將達12.3萬億美元,并將跨越多個產業部門。 那什么是5G呢?5G為第五代
45MG超聲測厚儀|奧林巴斯45MG超聲測厚儀|奧林巴斯OLYMPUS 45MG超聲測厚儀|上海如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區供貨平臺,大量庫存,優惠價供應!!上海如慶電子科技主要經營無損檢測設備及周邊耗材,超聲波探傷儀及超聲波探頭(直探頭、斜探頭、單晶直探頭、雙晶直探頭、單晶斜探頭、雙晶斜探
45MG儀器是一款帶有各種標準測量功能和軟件選項的超聲測厚儀。這款獨具特色的儀器與所有Olympus雙晶和單晶測厚探頭兼容,是一款集所有解決方案于一機的創新型儀器,可用于幾乎所有測厚應用。標準功能45MG儀器在使用基本配置時,是一款易懂易學、操作簡便的測厚儀,操作人員經過zui基本的培訓,就可完成z
德國雜志《固體物理A輯》(Physica Status Solidi A)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編輯的專刊于12月8日出版。 本期專刊共發表論文13篇,從不同側面展示了物理所在固體物理領域所取得的進展。其中,散文1篇,詳細地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年中物理所在固體物理研
1.熱分析儀器、技術與方法 關于熱分析領域新儀器和方法的發展與應用已有數篇綜述[1-6],其總的發展趨勢是新技術的進步,應用領域的延伸;樣品重量的減少,擴散和滲透到生產線,使用計算機和機器入。在DSC,DTA領域的一個進展是調制式示差掃描量熱儀、熱分析儀(modulated DSC, modula
最近,一篇名為“新三板科技含量最高的企業”的帖子,在網絡上引起關注。 與這篇帖子關聯的是一家名為西部超導的企業,因為“大飛機+人造太陽”等項目需求,使其“成為中國高端鈦合金和低溫超導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 西
無機半導體納米結構電極在太陽能電池、光解水及能量存儲等器件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電極的比表面積以及電荷輸運能力是決定這些器件性能的關鍵因素。最近,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封心建課題組在高性能無機半導體納米電極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新進展。 電極材料的微觀結構對其電學性能有著重要
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構成的正六邊形“蜂窩狀”薄膜,在光、電、熱、力等方面具有優異性能。而20萬片石墨烯加在一起,才相當于人類的一根頭發絲粗細。日前,北京大學劉忠范院士領導的團隊經過3年多的努力,在玻璃表面成功實現了石墨烯的直接生長。此成果有望加速石墨烯材料與玻璃產業的融合,推動石墨烯玻璃大規
凌晨兩三點鐘,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研究員王楠林和同事陳根富、雒建林匆匆走出D樓的大門,各自回家休息。 三四個小時后,他們又回到實驗室繼續工作。 2008年3月,鐵基超導研究競爭全面鋪開,王楠林和他的同事經常要過著這樣的生活:在實驗室工作到凌晨,回家沖個澡,休息幾個小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斷擴散蔓延,形勢嚴峻。發熱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典型癥狀之一,采用紅外測溫儀快速地篩查識別有發熱表征的疑似傳染人員并進行精準隔離是打贏此次疫情阻擊戰關鍵一環。 近日,記者采訪了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有研光電新材料有限責任公
2018年3月7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系張艷鋒課題組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s41467-018-03388-5)在線發表題為“Batch production of 6-inch uniform monolayer molybdenum dis
無機材料在一定溫度下的物化反應,如分解、燒結、相變、熔融、結晶等大部分都伴隨著熱效應或一些物理參數(質量、比熱、膨脹系數、導熱性能等)的變化。為了探索合理的制備工藝和深入了解材料的化學物理性質,有必要對這些過程進行較為精細的研究,而這些研究都離不開熱分析技術。熱分析技術為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種動態的分
碳具有石墨、金剛石、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等多種同素異形體,石墨在高壓下可直接轉變成超硬金剛石。對于這種高溫高壓截獲的亞穩相,其晶體結構與初始前驅體結構、壓力溫度條件以及加載或卸載方式密切相關,為探索新奇碳材料提供了機會。 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燕山大學)田永君教授、趙智勝
陶瓷是無機非金屬晶粒無取向燒結而成的塊材,因為存在缺陷、氣孔以及材料本征的雙折射,通常是不透明的。光學陶瓷是消除了光散射的、透明的特種陶瓷,可兼具單晶、玻璃等其它透明塊材等優勢,可用于制作高性能光學窗口和激光增益介質。但是,光學陶瓷對材料或前驅體的要求非常苛刻,不但需要高純度和尺寸均勻的納米晶用
5月初的一個周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以下簡稱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研究員厚美瑛和往常一樣來到實驗室開始工作。 走進實驗室,置物架上大大小小的玻璃瓶中裝著顏色不一的球形顆粒物。“有玻璃的、金屬的,我們會按照尺寸篩選和放置,供不同的實驗使用。”厚美瑛向《中國科學報》記
前不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發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共同征集資助材料領域合作研究項目的指南。期間共收到預申請簡表102份。 經初步審查,雙方確定74項通過預申請評審。基金委提示通過預申請簡表評審的申請人(請登錄基金委網站查詢)按照項目申請指南要求,于2011年11月15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南京大學教授胡文兵課題組與德國、法國科學家合作,利用高分子自晶種技術,制備出成批量的尺寸和取向均一的納米小單晶。這一方法有望滿足半結晶的高分子光電功能材料對均一尺寸和分子取向的要求。今年4月,該研究成果相關論文以《利用自晶種方法克隆高分子單晶》為題,在《自然—材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明亮的落地玻璃窗,琳瑯滿目的儀器設備,嚴肅認真的研究人員穿梭忙碌。這是分析測試百科小編對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的第一印象。 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是教育部“985工程”二期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于2005年4月成立,通過物理、化學、生物、材料、信息、
掃描電子顯微鏡和能譜儀、金相顯微鏡、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儀、X射線三維顯微鏡等分析儀器。可進行各類材料化學成分、表面性質、微區形貌、內部構造進行直觀、精確、快速、無損的分析檢測。廣泛應用于地質、冶金、化工、陶瓷、金屬、復合材料、生物、刑偵、半導體、光學元件、3D打印等領域。主要檢測項目有:(1)理
化學氣相沉積是一種化工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利用含有薄膜元素的一種或幾種氣相化合物或單質、在襯底表面上進行化學反應生成薄膜的方法。學氣相淀積法已經廣泛用于提純物質、研制新晶體、淀積各種單晶、多晶或玻璃態無機薄膜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也可以是III-V、II-IV、IV-
紅外光譜樣品制備 紅外光譜是未知化合物結構鑒定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尤其近幾年來各種取樣技術和聯用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它成為分析化學應用中最廣泛的儀器之一。 樣品要求: 1、氣體、液體(透明,糊狀)、固體(粉末、粒狀、片狀…)。 氣體樣品:采用氣體吸收池進行測試,吸收峰的強度可以通過調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