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重聯對日冕物質拋射動力學影響的數值解 日冕物質拋射(CME)是太陽大氣中最猛烈的爆發現象之一,同時也是空間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最重要驅動源之一。 在人類大力發展航天活動的趨勢下,研究CME的觸發、形成以及傳播演化過程,對于深入理解日冕、行星際空間天氣過程,預報CME的空間天氣效應,準確掌握地球空間環境狀況,提供空間環境保障均具有重大意義。 兩萬次強震 百萬座火山 “太陽系最劇烈的能量和物質釋放過程主要是CME和太陽耀斑。一次CME攜帶的能量相當于同時發生2萬個9級大地震,一個典型的耀斑單位時間內釋放的能量相當于10萬至100萬次強火山爆發的總能量。”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赤對本報記者說,“而且,這些都是太陽上最劇烈、最頻繁的爆發活動。” 太陽耀斑是太陽大氣(主要在色球和日冕)局部區域突然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效應,會導致電子、質子和重離子的加熱和加速。耀斑發生時,強烈的輻射可以覆蓋從......閱讀全文
7月4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正式啟動,同時,愛因斯坦探針(EP)和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衛星工程項目正式啟動。 “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介紹,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了未來五年內將發射的四項科學衛星工
7月4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正式啟動,同時,愛因斯坦探針(EP)和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衛星工程項目正式啟動。 “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介紹,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了未來五年內將發射的四項科學衛星工
日冕物質拋射(CME)也叫太陽風暴,是空間天氣效應的主要驅動者。研究太陽風暴在整個日地空間的傳播規律具有至少兩方面的意義:有助于提高空間天氣預報(如到達地球的時間和速度等);有助于理解其行星際傳播和跟日球層相互作用的物理機制。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潁、胡會東、王赤等
北京7月4日電,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4日在京正式啟動。專項二期將瞄準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系兩大科學前沿,部署了未來5年內將發射4項科學衛星工程任務,4顆科學衛星計劃于2022年前后發射。 據先導專項二期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國家空
中科院國家空間中心日前在京組織召開了中歐聯合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科學目標和有效載荷配置方案評審會。 SMILE任務首席科學家、國家空間中心研究員王赤代表團隊從SMILE任務立項依據、國內外磁層探測的發展現狀與趨勢、SMILE任務科學目標、有效載荷和
在 “悟空”、“墨子”、“慧眼”和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相繼取得重大科學成果和社會影響后,2018年7月4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宣布 “空間科學(二期)” 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正式啟動。 專項二期瞄準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系兩大科學前沿,在時域天文學、太
磁場重聯是空間物理中的經典問題,它是太空等離子體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物理過程。太陽耀斑的爆發、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太陽風-行星磁層在邊界層的相互作用、行星磁尾蓄積能量的爆發等等,都是磁場重聯的不同表現形式。磁重聯觸發通常在很小的重聯區,但對宏觀系統有全球尺度的影響。重聯區的物理機制緊密關系著磁場重
繼“悟空”“墨子”“慧眼”和實踐十號科學衛星相繼取得重大科學成果和社會影響后,“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4日在北京正式啟動。專項二期瞄準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系兩大科學前沿,在時域天文學、太陽磁場與爆發的關系、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規律、引力波電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