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納米級藥物有望成為一種精確打擊腫瘤細胞的導彈級藥物。那么納米藥物怎么找到腫瘤細胞?又如何分清敵我,辨別哪些是腫瘤細胞,哪些是正常細胞的呢?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我國在納米藥物研究領域取得成果的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偉、博士研究生唐寧和研究員杭海英。 ———事件回放——— 時間:2007年7月 事件:我國科學家研制出納米級藥物“遠程火箭”部分“精確制導”打擊癌細胞 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梁偉、杭海英領導的課題組完成的有關納米藥物的研究論文,發表在4日出版的《美國國立癌癥研究院院刊》上。“載體就像‘遠程火箭’,藥物就是‘彈頭’,經過靜脈注射能夠直接命中并深入動物的腫瘤細胞。”課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偉說。 《美國國立癌癥研究院院刊》專門配發長篇評論指出,用納米材料攜帶化療藥物阿霉素制成的載藥膠束,可以攜帶阿......閱讀全文
素有“生物導彈”之稱的腫瘤靶向治療,核心目的在于精確狙擊癌細胞,同時避免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而能把藥物精準遞送到癌細胞的載體,就像“導彈”的制導系統和動力裝置。人類對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對生物體更安全友好的靶向藥物載體,有著永無止境的追求。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在總結近十年工作
301 81201256 牛辰 復旦大學 絲/蘇氨酸蛋白激酶Stk調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機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復旦大學 干擾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的機制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質與多肽藥物重點實驗室與吉爾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共建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天津開發區舉行。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盛出席活動并講話。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副院長李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質與多肽藥物重點實驗室主任閻錫蘊,開發區管委會副巡視員賈守月,天津市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近日,湯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發布了2016年全球高引作者 (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6)初步榜單,18個學科領域的183名中國學者上榜,總體人數僅占全球高引榜單的6%,顯示我國高引作者比例仍然偏低。但通過學科與單位分析,可以發現一些富有啟迪
#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2{border:1px solid #666666} 序號
今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已經公布了,今年是去年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選,院士推薦范圍、渠道都較以往有較大修改,因此初步候選人數量比上一次2013年增選時大幅減少——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時,共有391人入圍初選。而今年的初選入圍名單只有157人,還不到2013年的一半。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港澳臺重點專項首輪評審專家名單公告 根據政府間/港澳臺重點專項評審工作安排,已于2019年9月組織開展政府間/港澳臺重點專項項目首輪評審。此次評審采用網絡評審方式,評審專家統一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抽取產生,共69組專家,345人。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
501超聲新技術在靶向介導FGF防治心肌病及心功能評估中的應用科學技術進步獎田新橋,朱好輝,袁建軍,張喜君,鄭磊,谷春紅,黑晶晶,馬玉磊,劉會芳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502一種內源性生物活性肽抗惡性實體腫瘤的基礎研發與應用推廣科學技術進步獎王家祥,趙偉,宋東建,張大,李娟,郭飛,秦攀,張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4月23日,中國化學會第22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圓滿落下帷幕(相關報道:第22屆全國色譜會在滬召開 5位專家獲中國色譜貢獻獎)。閉幕式前,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研究員、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關亞風研
黎潤紅1 饒毅2 張大慶1(北京大學 1醫學部100191,2 生命科學學院 100087) 摘要 青蒿素的發現是在一個相當復雜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青蒿素的發現及其成果的評價存在著諸多爭議,甚至在青蒿素發現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獲得了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之后,相關的爭議
【2016年12月3日,上海】“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于12月3日 -4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國際大酒店盛大召開。1000多位精準醫療產業的領軍人物和從業者出席了本屆大會,共同探討我國精準醫療產業的創新發展。本屆大會以“全球視野洞見前沿,本土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來自政府監管機構的政策
1015201101100調控配體呈遞培養高侵襲性的癌細胞用于開發高效靶向抗腫瘤納米載體的研究帥心濤中山大學邊黎明香港中文大學1025201101102涂層下航空鋁合金在海洋環境下的局部腐蝕演化規律及機理劉法謙中山大學鄒芳鑫香港理工大學1035201101108綠化海綿城市:利用城市植物實時評估蓄洪
2014年12月13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在北京湖北大廈召開了第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分析測試協會理事及代表、以及業內人士共計130余人與會。會議現場分析測試協會 張渝英秘書長 分析測試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9月25日,首屆微納流細胞分析學術報告會在北京召開,百余位業內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報告會。本次大會為期兩天,同期在清華大學化學系舉辦“第5期微流控芯片質譜聯用細胞分析講習會”。會議圍繞著微流控及細胞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交流與探討,關注微流控細胞分析基礎研究與應用開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藥物質量分析與過程控制分會成立大會 暨藥品質量源于設計高峰論壇會議 (第三輪通知)各位有關單位代表、各位專家: 在十九大報告精神指引下,藥品質量進入了新時代。圍繞健康中國戰略契機,加快構建醫藥工業體系的國家需求,為進一步推動藥物質量分析與過程控制技術的發展。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9月9日-12日,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西郊賓館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共同主辦,來自世界各地的近200位金屬組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探討金屬組學的最新進展及未來展望。12日的分會場一,來自復旦大學的Xiangshi T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2007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團隊發現的納米酶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這一發現打破了無機與有機世界的界限,開辟了一個新領域。 10年過去了,閻錫蘊團隊繼續在納米酶領域深耕。近3個月來,他們連續發表3篇論文,實現了納米酶從發現到設計、從檢測到腫瘤治療的目標,補全了納米
昨天上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質與多肽藥物重點實驗室與吉爾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共建聯合實驗室在天津開發區正式揭牌。該實驗室的建立,將促進國內具有自主產權的納米診斷試劑的發展,對未來癌癥診斷和治療產生重大影響。 納米酶是具有酶學特性的納米材料,能夠在溫和的條件下催化酶的底物,產生如同天然酶一
序號 申報號 項目名稱 申報單位 首席科學家 1 A000090930 生物固氮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 北京大學 王憶平 2 A000880903 分子靶標導向的綠色化學農藥創新研究 華東理工大學 錢旭紅 3 A00
2007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團隊發現的納米酶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這一發現打破了無機與有機世界的界限,開辟了一個新領域。 10年過去了,閻錫蘊團隊繼續在納米酶領域深耕。近3個月來,他們連續發表3篇論文,實現了納米酶從發現到設計、從檢測到腫瘤治療的目標,補全了納米
長達十年的癌癥基因組計劃為了解這種疾病的復雜性提供了許多信息,也帶來了不少希望。現在我們知道遺傳突變會促進腫瘤生長,這在患者各個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也存在差異,甚至在同一腫瘤的不同位置也存在差異。這種異質性解釋了為何某種藥物能治療一個患者,但另外一個患者卻沒有效果,以及為何患
2014年7月3日,全國生物質譜學術報告會--生物質譜前沿技術邀請報告會在上海復旦大學隆重召開。此次活動旨在積極促進我國生物質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加強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特邀瑞士蘇黎世聯邦技術學院分子系統生物學
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前排左三)等會見出席第331次香山科學會議的美國NIH副院長 Michael Gottesman博士(前排右三)等美國科學家。 以“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為主題的第331次香山科
經過1500位左右的讀者投票,最后iNature編輯部得到了2019年中國生命科學領域20大進展,其中結構有2項,植物3項,生物機理研究4項,新方法/技術/動物模型6項,生物醫學5項。 結構:顏寧團隊Cav通道結構,這些結構為未來針對Cav通道病的藥物發現奠定了基礎;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饒子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2011年度聯合科研基金共收到有效申請簡表294份。經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香港研究資助局的初步評審,有61件聯合申請(名單附后)同時通過雙方初評,進入下一階段的評審。 附件:初評結果公告(名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基金2
將于2019年3月27日-28日 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與第十七屆CISILE科儀展同期舉辦! 將有哪些業內大咖出席會議? 議題有哪些?日程怎么安排? 企業的參與情況如何? 本文帶給你最全最新的大會資訊演講嘉賓介紹魏復盛中國工程院院士 魏復盛,1938年1月19日出生于成都簡陽,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