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岡底斯斑巖成礦帶(圖1)是不同于世界上產于俯沖背景的斑巖成礦帶,它產于獨特的后碰撞背景下。而產于這種背景下的斑巖型銅鉬礦床的成礦物質來源以及成礦巖漿成因還不十分清楚,這引起了中外礦床學家的強烈關注。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造山帶與成礦作用課題組博士后李金祥及合作者對西藏岡底斯斑巖成礦帶多個礦床的成礦斑巖(二長花崗斑巖和花崗閃長斑巖)進行了詳細的鋯石U-Pb年代學、鋯石原位Hf同位素以及地球化學的研究,得出岡底斯成礦斑巖形成于中新世(19-14Ma);具有高Sr(394-1106ppm)、低Y含量(6.2-10.3ppm)及高Sr/Y比值(63-158),顯示岡底斯成礦斑巖具有埃達克巖質巖石特征;并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Cs、Rb、Ba等)而虧損高場強元素(Nb等),以及鋯石正εHf(1.4-10)特征,暗示成礦斑巖可能來源于初生島弧基性下地殼石榴石角閃巖相的熔融。而且,高Th/Nb比值的成礦斑巖具有較......閱讀全文
地質地球所發現西藏班公湖帶多龍超大型富金斑巖銅礦床的巖漿-熱液演化—U-Pb和Ar-Ar年代學的證據 西藏班公湖帶多龍富金斑巖銅礦床(圖1)是新發現的具有超大型規模的礦床(銅 400-500萬噸,0.94% Cu;金 80-100噸,0.21g/t Au),由于此礦床的發現,使該成礦帶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