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還長著呢,沒什么好慶祝的
——訪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楊學明(資料圖片) 本報訊 昨晚10時許,記者幾經周折電話聯系上了剛剛當選中科院院士的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問起當選院士的感受,楊學明院士表示:“多少還是有一點激動的,畢竟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 “消息公布后,您的家人有沒有或準備為您慶祝啊?”面對記者的問題,楊院士爽朗地一笑,說:“呵呵,我們家一向沒有慶祝的習慣,這只是做學問、做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的成績,科學研究的路還長著呢,沒什么好慶祝的。”“況且,即便是有慶祝內容,我現在也沒法立即感受到。”原來,電話那頭的楊院士正在北京,他是前天專程坐飛機趕到北京,昨天下午在北京參加了中科院2011年新增院士的頒獎活動,而之前的一段時間,楊院士則是在德國做訪問學者。也就是說,楊院士已經有一陣子沒回大連和家人在一起了。 昨天在電話里,記者先后幾次對于“這么晚打電話,打擾您休息”表示歉意,而楊院士每每都是笑笑說“沒關系”,整個通話......閱讀全文
楊學明院士:時間鏡中的十三年
時間如同一面不會撒謊的鏡子。進入大連化物所13年來,第一批“萬人計劃”入選者楊學明的時間都到哪里去了?時間之鏡對楊學明的寫照是:研發科學儀器、做出科研成果、培育科學人才。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所在的小樓樸素別致,依山而建,隱在一
楊學明院士:親手研制儀器 破解科學難題
楊學明在實驗室 資料照片 我們趕上了非常好的時代,認識到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基礎科學提供了有力支撐,使得科學家的科研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我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 16年前,楊學明做出了一個決定——回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大化所楊學明院士等在《科學》發表研究評述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院士、張東輝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杰出訪問學者Timothy Minton教授應邀為美國《科學》雜志撰寫了題為“重新思考高能化學反應”的研究評述(Perspective)。6月2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了此篇文章。
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當選中科院院士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9日揭曉。 51名科學家從314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新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至此中科院院士總數達到727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當選。 按《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規定,中科院增選院士每兩年舉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
楊學明:歸來是生命的輪回
編者按: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國科學院圍繞創新科技目標,實施“創新2020”人才發展戰略的第一年,各項人才工作全面展開,人才系統工程不斷深入推進。“千人計劃”、“百人計劃”、“西部之光”等重要人才計劃工作成效顯著,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科學家正在和諧
楊煥明院士:我國基因組學研究亟須加大投入
發現致病基因的競賽日趨白熱化,然而,我國基因組學研究隊伍卻在萎縮 2007年,基因組學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有國際媒體將之稱為繼1905年之后的又一個“奇跡之年”。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4篇文章,和他的同事共同締造了輝煌的“物理世紀”,奠定了一個世紀以來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基礎。 “在發現
楊煥明院士:愛上科學是最大的幸運
□對大自然愛恨交織的感悟,讓楊煥明產生了探索生命的動力,走上了科學之路 □直到現在,楊煥明還能清晰流利地背出英語書里幾乎所有的課文及后面的補充閱讀和英文詩歌 □至今,楊煥明仍每天讀30篇以上的文獻資料,他把這看作“戲讀”,如游戲一般 有人說水鄉的孩子愛水,山里的孩子愛山,海邊的孩
李文輝、楊學明、莫毅明獲2022未來科學大獎
2022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名單于21日揭曉,李文輝獲得“生命科學獎”,楊學明獲得“物質科學獎”,莫毅明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人獎勵675萬元人民幣。乙型肝炎是人類健康的大敵,目前全球仍有超過2.5億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感染者會有高風險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生
李家洋楊煥明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家洋院士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楊煥明院士于2012年7月當選為德意志利奧波第那自然科學院(The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The German National
中科院院士楊煥明到江蘇如皋考察
25日,中科院院士、華大基因主席、華大基因學院院長楊煥明率隊來如考察。市領導陳曉東、劉向陽、高峰陪同考察。楊煥明一行實地考察了顧莊生態園、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李昌鈺刑偵科學博物館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亮點。作為世界著名的基因學專家,楊煥明院士和他的團隊為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單體型圖計劃千人基因組計劃等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