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座核電站周邊30公里內飲用水需要監測放射性
核電站周邊納入飲用水衛生監測 30公里范圍內市(縣)開展飲用水放射性監測;全部市政供水納入國家監測網 衛生部昨日印發《2012年國家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方案》,要在運行中和建設中的核電站30公里(距離首座核島)范圍內的市(縣),開展飲用水放射性監測。 13座核電站“入選” 在方案中,專門列出了需要監測的核電站名稱,其中,運行中的核電站包括江蘇省田灣核電站、浙江省秦山核電站、廣東省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 建設中的核電站包括遼寧省紅沿河核電站、浙江省三門核電站、福建省福清核電站和寧德核電站、山東省海陽核電站、廣東省陽江核電站和臺山核電站、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核電站、海南省昌江核電站等。 核電站周邊飲用水放射性監測,包括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含水井、江河、湖、溝、池塘等)的飲用水監測,在豐水期和枯水期各進行1次。 市政供水全部納入監測 除核電站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閱讀全文
13座核電站周邊30公里內飲用水需要監測放射性
核電站周邊納入飲用水衛生監測 30公里范圍內市(縣)開展飲用水放射性監測;全部市政供水納入國家監測網 衛生部昨日印發《2012年國家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方案》,要在運行中和建設中的核電站30公里(距離首座核島)范圍內的市(縣),開展飲用水放射性監測。 13座核電站“入選”
北京等14省市監測食品和飲用水放射性
3月27日,技術人員在黑龍江東寧縣老黑山鎮移動輻射監測點調取電離室數據。 衛生部昨日發布《放射性核素碘-131健康相關知識答問》稱,目前在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監測出碘-131,僅提示放射性物質隨大氣擴散已抵達我國境內,但濃度極其微弱,對公眾健康不構成危害。 環保
衛生部:北京等14省市監測食品和飲用水放射性
本文導讀:衛生部部署了在北京、東北、沿海等14個省市開展食品和飲用水放射性監測工作。 1.?有報道稱黑龍江部分環境監測點發現空氣中含有極微量碘-131,是不是說明日本核泄漏事故已威脅到我們? 碘-131是人工放射性核素(核裂變產物),正常情況下自然界中不會存在,日本
北京、東北、沿海等14省市開展食品和飲用水放射性監測
衛生部昨日發布《放射性核素碘-131健康相關知識答問》稱,目前在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監測出碘-131,僅提示放射性物質隨大氣擴散已抵達我國境內,但濃度極其微弱,對公眾健康不構成危害。 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主任柴建設昨日也表示,這些極微量的放射性物質,對我國環境和公
美媒稱美國3/4核電站放射性氚泄漏
據美國媒體6月21日報道,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美國3/4的商業核電站均存在放射性氚泄漏,往往是通過埋在地下的被腐蝕的管道進入地下水。 氚又稱“超重氫”,是具有放射性的氫同位素。氚的壽命比較短,而且相比于其他放射性污染物,它通過空氣進入人體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氚對人類的主要威脅存在于飲用水中。
江蘇放射性監測范圍已擴大到土壤、飲用水、海產品
日本大地震后,核泄漏陰云始終籠罩。日本食品農產品污染超標的消息傳來,也令江蘇民眾有些擔憂,江蘇的飲用水、海產品會不會受到影響?記者昨日了解到,雖然目前全省輻射環境仍處于正常,但考慮到日本核輻射事故的不確定性,從3月25日開始,土壤、飲用水、海產品等都列入了輻射監測范圍
核電站如何防止放射性物質外泄?
核燃料芯塊燃料包殼壓力容器安全殼 為了保證核電站的安全,我們在放射性物質(裂變產物)和環境之間設置了三道屏障,只要其中有一道屏障是完整的,就不會發生放射性物質外泄的事故。 第一道屏障:燃料芯塊和包殼。 核裂變產生的放射性物質98%以上滯留在二氧化鈾陶瓷
韓國稱日本排污違反國際法 美飲用水首現碘-131
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右二)會見福島核電站周邊地區負責人和議員時,向他們鞠躬。 ■追蹤報道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5日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把低輻射污水排入海中道歉,稱這是“實在沒辦法的事”。據茨城縣漁業協會通報,從4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撈的玉筋魚幼魚體內檢測出放射性銫超
日本福島縣10個水庫底部泥沙蓄積高濃度銫
日本環境省一項調查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10個水庫底部的泥沙蓄積了高濃度放射性銫,但環境省同時強調這些水庫的飲用水和農業用水符合標準。 據日本《每日新聞》9月25日報道,在2011年3月福島核事故后,日本環境省從當年9月起對73個水庫進行了長期監測,結果發現有10個水庫底部泥沙表層的放射性物
日本又一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濃度升高
日本原子能發電公司2日稱,日本福井縣敦賀核電站3日出現放射性物質濃度上升問題,正在考慮是否停止運轉。 據悉,福井縣正在運行中的敦賀核電站2號核反應堆冷卻水中的放射性碘的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4.2貝克勒爾,放射性稀有氣體濃度上升了750倍,為3900貝克勒爾。 日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