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龍研究員發表最新《生態學》雜志文章
在新一期的《生態學》((Oecologia(2007)153:501-510))雜志上,發表了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馮玉龍研究人員等人的一篇研究論文。他們在增強競爭力的進化(EICA)假說基礎上,首次提出在入侵地氮在入侵植物光合機構和天敵防御系統中的分配的權衡關系可以對天敵的缺乏做出進化響應,即減少向防御系統的分配比例,增加向光合機構的分配比例。 生物入侵是嚴重的環境問題,是全球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入侵種的擴散嚴重威脅著全球生物多樣性安全、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農林牧業生產。研究外來植物的入侵性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有助于對外來種進行風險評估,對入侵種進行早期預測、限制其傳播、科學地管理與防治等。然而,目前有關生物入侵的理論和假說還不能說明入侵種為什么具有如此強大的入侵能力。 普適性基因型假說和進化假說均認為外來入侵種具有“利于入侵的性狀”,但這些性狀是什么并不清楚。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馮玉龍研究員等在增強競爭力的......閱讀全文
馮玉龍研究員發表最新《生態學》雜志文章
在新一期的《生態學》((Oecologia(2007)153:501-510))雜志上,發表了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馮玉龍研究人員等人的一篇研究論文。他們在增強競爭力的進化(EICA)假說基礎上,首次提出在入侵地氮在入侵植物光合機構和天敵防御系統中的分配的權衡關系可以對天敵的缺乏做出進化響應,即減
《生態學》-馮玉龍等-外來植物入侵新假說
生物入侵是嚴重的環境問題,是全球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入侵種的擴散嚴重威脅著全球生物多樣性安全、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農林牧業生產。研究外來植物的入侵性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有助于對外來種進行風險評估,對入侵種進行早期預測、限制其傳播、科學地管理與防治等。然而,目前有關生物入侵的理論和假說還不能說
馮玉龍:氮分配進化與外來生物物種入侵
我國科學家提出外來植物入侵新假說?最新出版的Oecologia(《生態學》)雜志,發表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園研究員馮玉龍等的一項有關生物入侵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發現不僅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外來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氮分配進化與外來生物物種入侵? 馮玉龍?博士、中國
版納園在氣候變化對植物入侵性影響方面取得新進展
人工氣候室控制實驗 當前,生物入侵已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是全球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入侵生態學尤其是與全球環境變化相結合,成為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入侵生態學組以紫莖澤蘭原產地(墨西哥)種群、入侵地(中國)種群,以及本地近緣種白頭婆為材料
中科院植物所揭“生物入侵的遺傳悖論”進化機制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郭亞龍團隊與研究員葛頌以及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科研人員合作,以薺屬植物為研究對象,揭示了“生物入侵的遺傳悖論”的一種進化機制,為理解植物關鍵適應性狀的進化提供了新的證據。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最近的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 十字花科薺屬的Capsella ru
NASA將測試小行星防御系統
據美國太空網8月2日消息稱,一顆小行星將于今年10月12日與地球“擦肩而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此前已建立行星防御協調辦公室,現決定在這顆小行星接近地球時,測試其籌備已久的小行星防御系統。 2013年2月,一起舉世矚目的俄羅斯隕星事件造成上千人受傷,而全世界的宇航機構居然和普通民
記中科院寒旱所玉龍雪山冰川與環境觀測研究站
何元慶(左一)及其團隊在玉龍雪山。 “一次我踩到了被積雪覆蓋的玉龍雪山冰裂縫上,在即將掉入幾十米深冰縫的一剎那,手里的冰鎬正好搭在了冰縫的裂口上,我雙手死死抓住冰鎬才撿回了命,現在 想起來都心有余悸。”這是中科院寒旱所玉龍雪山冰川與環境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玉龍站)站長何元慶博士的一段真實經歷。近日
全國生物入侵大會舉行 防治生物入侵刻不容緩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我國遭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呈現出更為復雜的態勢。如何加強我國生物入侵防控和治理,成為日前在廣西南寧召開的第四屆全國生物入侵大會上關注的熱點。 形勢嚴峻 “生物入侵無孔不入。我一次坐在南寧至北京的飛機上,就發現了一只果蠅……。”在論壇開幕式上,廣西農科院院長白先進在致辭中談到
細胞防御系統:毒素“海綿”的誘餌機制
科學家們在人和動物細胞中發現了一種“誘餌”機制,能保護它們免受細菌等外來入侵者釋放的潛在危險毒素的傷害。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接觸細菌的細胞會釋放出微小的,蛋白包裹的外泌體,它們像誘餌一樣與細菌毒素結合,包括由超級細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毒素。研究人員說
光合作用測量系統簡介
光合作用測量系統是一種用于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領域的分析儀器,于2010年12月28日啟用。 技術指標 主機(128 M內存、64 M存儲器、1G CF卡);CO2注入系統;外置光量子傳感器;傳感器頭部;標準葉室(6 cm2,含內置PAR傳感器)。CO2分析器量程0-3100 μ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