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等研究發現一種新的海洋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
日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肖天研究員課題組與法國科學院吳龍飛教授課題組合作開展了海洋趨磁微生物多樣性及系統進化研究。研究人員在我國黃海潮間帶沉積物中發現一種新的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菠蘿型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pineapple-like MMPs)。 科研人員通過對該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的運動行為、分離繁殖和整體結構等方面進行研究,發現其多細胞性更加顯著,通過16S rDNA系統進化分析確定其為一個新種屬,定名為Candidatus Magnetananas tsingtaoensis。 趨磁細菌形態多樣,有球形、桿形、弧形、螺旋形以及多細胞聚集體等,其中以多細胞聚集體——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multicellular magnetotactic prokaryotes,MMPs)最為特殊。MMPs是一類由多個含磁小體的原核細胞有序排列形成的趨磁生物,在細胞結構、生態分布與分類地位等方面有其特殊性,目......閱讀全文
海洋所等研究發現一種新的海洋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
日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肖天研究員課題組與法國科學院吳龍飛教授課題組合作開展了海洋趨磁微生物多樣性及系統進化研究。研究人員在我國黃海潮間帶沉積物中發現一種新的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菠蘿型多細胞趨磁原核生物(pineapple-like MMPs)。 科研人員通過對該多細
趨磁細菌合成磁小體機制揭開 獨特蛋白折疊磁鉻
一支由法國原子能及可替代能源署(CEA)領導、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參與研究的國際團隊通力合作,揭示了趨磁細菌體內一種名為MamP的蛋白質主導合成磁小體的機制及其結構特征。該研究使得人們對“生物礦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同時也為生物納米磁體在醫學和污水處理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新機遇。相關研
原核微生物--細菌的特征和結構介紹
(1)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2)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質的地方。(3)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壁細胞質核質。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菌毛、芽胞。(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5
原核生物的特點
① 核質與細胞質之間無核膜因而無成形的細胞核(擬核或類核);RNA轉錄和翻譯同時進行。 ② 遺傳物質是一條不與組蛋白結合的環狀雙螺旋脫氧核糖核酸(DNA)絲,不構成染色體(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組外還有更小的能進出細胞的質粒DNA); ③ 以簡單二分裂方式繁殖,不存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
原核生物的概述
原核生物即廣義的細菌,指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稱做核區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包括真細菌和古生菌兩大類群,但由于古生菌又具有許多真核生物的特征,明顯區別于細菌,因此不將古生菌列入其中,而將其拿出來單獨描述。具體根據外表特征等方面可以把原核生物分為狹義的細菌、藍細菌、放線菌、支原體、
什么是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細菌和古細菌通常具有單個環狀染色體,但染色體大小存在顯著變異。大多數細菌染色體的大小從13萬個堿基對到1400萬個堿基對不等。疏螺旋體屬的螺旋體是個例外,僅含有單一線性染色體。
原核生物的結構
鞭毛 鞭毛是很多單細胞生物和一些多細胞生物細胞表面像鞭子一樣的細胞器,用于運動及其它一些功能。在三個域中,鞭毛的結構各不相同。細菌的鞭毛是螺旋狀的纖維,像螺釘一樣旋轉。古生菌的鞭毛表面上和細菌的類似,但很多細節不同,和細菌的鞭毛可能也不是同源的。真核生物,比如動物、植物、原生生物細胞的鞭毛是細
原核微生物--藍細菌的特征和結構介紹
(1)定義:具有復雜生活史的一屬細菌,柔軟,無堅硬的細胞壁,無鞭毛,包埋在堅韌程度不同的粘液層中,在固體表面或氣-水交界面上能緩慢滑動,其生活史包括營養細胞階段和休眠體(子實體)階段。(2)結構特征:營養細胞發育到一定階段,在適宜條件下,細胞聚集并形成由細胞和粘液組成的子實體,因種而形狀各異。常具紅
原核微生物--藍細菌的特征和結構介紹
(1)定義: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于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2)結構:?藍細菌的細胞構造與革蘭氏陰性細菌相似。細胞壁有內外兩層,外層為脂多糖層,內層為肽聚層。許多種能不斷地向細胞壁外分泌膠粘物質,將一群細胞或絲
地質地球所發現合成膠黃鐵礦磁小體的趨磁細菌
趨磁細菌是一類能夠沿著地磁場磁力線方向運動的微生物,在細胞基因嚴格調控下礦化合成納米級(幾十到上百納米)、尺寸均一、化學純度高、鏈狀排列的磁鐵礦(Fe3O4)或膠黃鐵礦(Fe3S4)磁小體,是生物地磁學與生物礦化研究的模式微生物。趨磁細菌廣泛分布在湖泊、海洋和瀉湖等環境中,磁小體不僅是沉積物中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