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雪糕濫用添加劑與食用膠融化后變膠狀物
這支冰棍在常溫放置24小時后,變成了一攤膠狀物。 今年是濟南30多年來入夏最早的一年,冷食跟著提前熱銷。但一支冰糕常溫放置24小時后,竟成了一攤膠狀物,讓市民吃著有些擔心。生產廠家稱,這是一種新型果凍冰糕,不完全融化屬于正常。專家指出,這可能是增稠劑添加過量所致。 7日,記者調查發現,越便宜的冰糕添加劑越多,有的多達十幾種。業內人士透露,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找香料、增稠劑來“幫忙”調出好滋味。 市民質疑冰糕化成膠狀物,還能吃么 “冰棍化成了一攤黏糊糊的膠狀物,這是怎么回事?”家住省城閔子騫路附近的市民王先生說,6日天氣很熱,他就把剛買的冰棍放進啤酒里想給啤酒降溫。令人意外的是,冰棍在啤酒中半小時后還沒完全融化。王先生取出來一看,冰棍變成了一團軟軟的膠狀物。 王先生看到包裝紙上寫著,這是一款水晶舌頭果凍冰棍,上面添加劑有十余種:黃原膠、卡拉膠、魔芋膠、刺槐豆膠、檸檬酸、蘋果酸、甜蜜素、......閱讀全文
低價雪糕濫用添加劑與食用膠 融化后變膠狀物
這支冰棍在常溫放置24小時后,變成了一攤膠狀物。 今年是濟南30多年來入夏最早的一年,冷食跟著提前熱銷。但一支冰糕常溫放置24小時后,竟成了一攤膠狀物,讓市民吃著有些擔心。生產廠家稱,這是一種新型果凍冰糕,不完全融化屬于正常。專家指出,這可能是增稠劑添加過量所致。 7日,記者
美國雜志評最差食品 哈根達斯冰激凌不幸上榜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哪些超市食品最糟糕?美國知名雜志《男士健康》“吃這個,不吃那個!”系列報道給出了一份答案,哈根達斯巧克力花生醬冰激凌不幸上榜。 報道指出,超市貨架上的產品“陷阱頗多”,這些產品為顧客增加的體重往往比折扣的幅度還要高得多。入選最差榜單的產品種
媒體稱雀巢笨NANA雪糕皮常溫下放一天不溶化
媒體稱雀巢笨NANA雪糕皮常溫放1天不化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根雪糕在常溫下放置24小時后化成了一堆膠狀物。這讓許多人擔心不已。5月9日中午,記者隨機購買了三個品牌的十種冷飲,剝開包裝分別放入一次性紙杯中,進行了實驗。5月10日中午再查看時,十種冷飲分別表現出不同的形態。 最與眾不同的是雀巢“笨
食品添加劑成利潤添加劑
? 如今買食品,幾乎已經找不到不加任何添加劑的食品了。 記者從超市購買一袋五香牛肉,仔細翻看上面的標識,除了牛肉之外,就是一大串的添加劑。記者細數了一下,增味劑、水分保持劑、紅曲紅、增稠劑、酪蛋白酸鈉、乳酸鏈球菌素、亞硝酸鈉,多達七種。一袋名為“強化營養麥心粉”的面粉,除了麥心粉,還添加了維
食品添加劑概述
1、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指在食品生產、加工、抱擦背感等過程中,為改善食品質地及其色、香、味,改善食品結構,防止食品氧化、腐敗變質和為加工需要而假如食品的一類物質。 2 食品添加劑的分類 ①來源:天然食品添加劑和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劑; ②功能:防腐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發色
專家為公眾解惑:食品中加入添加劑≠食品添加劑
每個成人一天大概吃進八九十種添加劑?有媒體報道,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劑”有2000多種,近九成的食品含添加劑,不管是直接添加,還是間接添加,每個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近百種添加劑。不過,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丁卓平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若是一天真吃這么多食品添加劑,此人的飲食習慣一定有很大問題,至少
“營養快線”晾干后剩一層膠 商家稱屬正常凝膠
娃哈哈:這是正常凝膠現象 專家:兒童慎喝乳飲料 近日,一則關于飲料“營養快線”陰干后只剩一層干膠的帖子,在福州本地論壇和微博上被頻繁轉發:網友“靜芊芊”做了一個實驗,將“營養快線”倒在盤子中,陰干后,盤子中只剩一層膠狀的皮。記者在“營養快線”包裝的產品配料上看到,飲料中標注含有1
夏季當心落入冷飲甜蜜陷阱
提到消暑食品,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雪糕、冰淇淋等冷飲,既美味解饞又消暑。不過,那些花花綠綠、口感各異、香氣特別的雪糕中都有什么成分呢?夏季大量食用冷飲,又有哪些健康隱患呢? 冷飲中食品添加劑扎推 日前,記者在豐臺區一個冷飲批發點選購了十多種雪糕,價格從1元至十余元不等。在雪糕包裝紙的背面,記者
什么是食品添加劑
一、食品添加劑的定義 ?????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定義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由此也可以看出食品營養強化劑也屬于食品添加劑。食品衛生法明
常用的食品添加劑
①防腐劑和殺菌劑:防腐劑:指雖不能殺滅微生物,但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活動以及組織其生長的物質;殺菌劑:可以殺滅微生物的物質。常用的防腐劑有:(1)苯甲酸及其鈉鹽:未電離時苯甲酸抗菌作用較強,而且最適pH 為2.5-4.0,適合于酸性食品。苯甲酸鈉的水溶性好,在酸性食品中可轉變為苯甲酸。苯甲酸主要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