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為在清華大學工作的施一公。 我的全職回國也在世界范圍內的學術界引起一定的震動。《紐約時報》在頭版對我的回國進行了專門報道,探求原因。其實,我的動機再簡單不過——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回國前,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擁有優厚的個人物質待遇和豐厚的科研經費。在大家眼里,我的“美國夢”已經完美無缺了。 2008年2月起,我回到清華大學開始全職工作,同年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教職。2009年,妻子賣掉了在美國的房產,帶著5歲的雙胞胎兒女舉家回到中國與我團聚。 很多朋友和同事對我全職回國不理解,甚至覺得不可思議。我的全職回國也在世界范圍內的學術界引起一定的震動。2010年初,《紐約時報》在頭版對我的回國進行了專門報道,探求原因。其實,我回國的動機再簡單不過了:游子歸鄉、報效生我養我的祖國,報答血脈相連的父老鄉親!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強的時候回來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30年。 中央“千人......閱讀全文
有了大寫的人,才有大寫的國。近些年來,兩個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被人們廣為傳頌。黃大年——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教授,在毅然歸國后的7年里,推動中國深部地球探測技術實現跨代飛躍;鐘揚——植物學家,復旦大學教授,在生命的最后16年,扎根青藏高原,帶領團隊收集4000萬顆種子,盤點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從
最近,在已經回國和仍在海外的留學人才中,有不少人都在議論“我的中國夢”。張雷寫了一篇《我的中國夢》,饒毅寫了一篇《從美國夢到中國夢》,我看了很有感觸。我覺得,每個“千人計劃”專家心中都有一個“中國夢”,這個夢從當年出國留學時就開始懷有,并且在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也包括在歐
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551.shtm 哈佛大學醫學院8位博士后歸國創業,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合影。新華社發 在深圳南山科技園內,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展示頭戴顯示器Royole-X。新華社發
近日,西湖大學正式獲教育部批準成立。西子湖畔,將添一處新風景。2016年12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浙江杭州成立,致力于開展前沿基礎科學研究和培養以天下為己任的拔尖創新人才。近日,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為前身的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準設立,這標志著,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進入全面
2008年,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工作。施一公的全職回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學術界引起震動,《紐約時報》在頭版進行專門報道,探求其中原因。 “其實,我的動機再簡單不過:報效生我養我的祖國,這是每個中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這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顧總結2016年教育工作
西子湖畔,將添一處新風景。 2016年12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浙江杭州成立,致力于開展前沿基礎科學研究和培養以天下為己任的拔尖創新人才。 近日,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為前身的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準設立,這標志著,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進入全面建設發展的階段。 作為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 李壽生 編者按 3月29日,第22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系統學習大講堂在北京舉行。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會上作了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抓好的六件大事》的主題報告。報告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未來一年行業
施一公,1967年生,清華大學教授,“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2008年全職回國前,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曾獲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等多個世界科學領域重要獎項 “即使在中國做著和美國同樣的事,在祖國也會開心得多。”“千人計劃”專家、
21世紀是人才的世紀。在這個時代,擁有卓越的人才,就意味著在大國角力中擁有了最重的砝碼,尋找到了最強有力的支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尊重人才、造就人才”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正如習近平所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綜合國力的日臻強盛,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的整體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嶄新的氣象。伴隨著來自國內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說,我國的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一種“新常態”。 那么,這種新常態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對這種“新常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科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基礎研究作為科學之本、技術之源,是科技進步的先導,是自主創新的源泉。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只有以深入的基礎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發展的后勁。”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以科
編者按 一張報紙,展卷,傳遞自然真理,釋放創新智慧,弘揚科學精神,記錄中國科技蓬勃發展的堅實足跡。 一串網址,點擊,探索學術爭鳴,交匯知識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華人科學家前進的點點滴滴。 讓科學家發聲,為科教事業服務,《中國科學報》憑著這份堅守走過了一甲子。回首來時路,我們奮力架起一
4月1日,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教育部正式批復同意我省設立西湖大學。根據復函,西湖大學系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為非營利法人,由我省統籌管理和指導。(今日人民日報《西湖大學有啥不一樣》和浙江新聞客戶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加快“雙一流”建設》都做了相關詳細解讀。) 創辦西湖大學
開欄的話 今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時,圍繞知識分子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我國知識分子為國家和人民所作的歷史貢獻,精辟論述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重大意義,對廣大知識分子更好地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為做好新形勢下
許振超 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 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職,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
施一公,1967年生,清華大學教授,“千人計劃”首批國家特聘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2008年全職回國前,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曾獲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等多個世界科學領域重要獎項。2013年12月19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為新當選的院士施一
“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2017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海內外留學人員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回國不需要理由!” “家國情懷是植根于我們血脈之中的文化傳承,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是海外學子奮發圖強的精神歸依。”全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大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
習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大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
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于2018年5月26日上午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浙江省政府主辦。中國科協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在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上作報告,以下為全文: 首先特別感謝中國科協和浙江省政府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跟大家分享我過去
十年磨一劍。龐國芳院士與助手一起討論技術問題 龐國芳院士帶領一個團隊,孜孜不倦地潛心研究,突破了農殘檢測在信息化時代的三大挑戰,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檢測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兢兢業業地做了4萬批次的農殘篩查,摸清了我國“菜籃子”中的農藥殘留家底,為相關部門的決策和監管提供了有效的科學依據。這種踏
一個邁向現代化強國的民族,需要什么樣的教育來振興?一項開辟新時代篇章的事業,召喚什么樣的人才來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深刻思考,走訪學校、深入校園,細致聆聽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期盼,深刻闡釋對教育改革發展的見解。一次次寄語激揚青春夢想,一聲聲問候溫暖教育希望。從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五.四”不僅是北京大學的校慶日,也是全國人民的青年節,走過120年的北京大學還有許多如此的“敢為天下先”。不久前,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主任沈興海教授,他帶我們回顧了放射化學-應用化學專業63年的光輝歷史并展望在新時代的發展,特別談到我國對放射化學人才的急需,
國發〔2016〕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5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