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峰:自然災害70%由氣象因素引發
今天下午3點,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做客人民網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許小峰表示,自然災害有很多種,包括氣象、地震、環境、農業、海洋等,自然災害中有大概70%由氣象因素引起的,包括直接的因素,比如下雨把房子沖了,或者刮大風,把財產給毀了,或者把人直接沖走了。還有一種是間接的,比如干旱,高溫,引起林火,引起了草原火災,我們叫做一些次生災害,可能也會引起生命財產的損失。......閱讀全文
許小峰:自然災害70%由氣象因素引發
今天下午3點,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做客人民網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許小峰表示,自然災害有很多種,包括氣象、地震、環境、農業、海洋等,自然災害中有大概70%由氣象因素引起的,包括直接的因素,比如下雨把房子沖了,或者刮大風,把財產給毀了,或者把人直接沖走了。還有一種是間接的,比如干旱,高溫,引起
自然災害也是物種進化的動力
2019年春節前后,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遭遇雪災。截至2月19日,全州2.1萬頭牲畜死亡。高原的野生動物,比如巖羊、白唇鹿等野生有蹄類也出現死亡。 于是,當地的牧民們自發背草料上山,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民間環保機構和慈善基金會繼而跟進,籌資支持救助行動。當地政府直接調運草飼料,在野生動物集中
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基本摸清
林草行業完成11萬多個森林和草原可燃物樣地調查,自然資源地質行業掌握了全國28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數據,氣象行業獲取了10種氣象災害致災因子信息664萬條……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基本摸清! 2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會上,國家減災委秘書長、國
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村造成的損失
圖為河北省邯鄲市姬莊氣象信息服務站門前的農事天氣預報。 7月16日9時45分,距離今年第9號臺風“威馬遜”登陸還有58個小時,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龍塘鎮的陳春景就收到了第一條臺風預警信息,7月 18日14時,距離“威馬遜”登陸還有5個半小時,陳春景第三次收到氣象預警信息。此時的他,已經拆掉
腐蝕代價大于所有自然災害損失總和
“在我國,每年為材料腐蝕付出的經濟代價占GDP的3.4%~5.0%,遠大于所有自然災害損失的總和。”4月24日,在廣州黃埔舉行的“科普進校園 灣區百校行”科普講壇現場,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世界腐蝕組織(WCO)中國辦公室負責人
國辦印發《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修訂后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此次預案修訂是為適應當前我國自然災害和救災工作新形勢、新變化,在認真總結近年來發生的四川蘆山地震、甘肅岷縣漳縣地震、云南魯甸地震、黑龍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洪澇以及“威馬遜”超強臺風等重特大自然災害應對工作經驗和做法基礎上
科技為刃-筑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氣象,被譽為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 在我國各類自然災害中,氣象災害占比為71%。與自然共處、共生和斗爭,是人類生活必須長期面對的主題。有數據顯示,得益于科技不斷進步、對大氣科學等規律的認識不斷加深,我國氣象災害預警水平有明顯提升,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
安徽省首個農業氣象災害實驗室開建
日前,國元農業保險公司與安徽省氣象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共同建設農業氣象災害評估及風險轉移聯合實驗室,雙方擬每年向“聯合實驗室”投入不低于100萬元的研究經費,重點研究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開發與推廣、遙感技術在農業保險領域的應用、氣象災害預防與災害損失評估模型的建立及防災減損措施等。據
國內首個農業氣象災害實驗室開建
日前,國元農業保險公司與省氣象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共同建設農業氣象災害評估及風險轉移聯合實驗室,雙方擬每年向“聯合實驗室”投入不低于100萬元的研究經費,重點研究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開發與推廣、遙感技術在農業保險領域的應用、氣象災害預防與災害損失評估模型的建立及防災減損措施等。據了解
2024深圳國際自然災害監測產業展覽會將于11月20開幕!
2024深圳國際自然災害監測產業展覽會時間:2024年11月20-22日? 地點:深圳會展中心(福田)展會主題:“智慧監測,安全未來——構建自然災害風險防范體系”展覽面積:預計20000平方米?參展商:預計400+專業觀眾:預計18000+展會介紹?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自然災害的頻率
氣象色譜儀之氣象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是色譜法的一個分支。在氣相色譜法中,流動相是氣體 ( 載氣 ) ,固定相是固體吸附劑 ( 氣—固色譜法, Gas — Solid Chromatography , GSC) 或涂在惰性固體表面上的液膜 ( 氣—液色譜法, Gas — LiquidChromatography , GLC
OTT氣象產品助力道路氣象預警預報
道路交通安全與國民經濟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而變化多端的天氣對道路交通運行安全與暢通具有極大的影響。隨著現代公路運輸體系所追求的快速、高效和安全理念的提出,在極端氣候條件下道路行車安全也越來越受到普通大眾、交通管理者的廣泛關注。為緩解天氣對于道路交通的不利影響、避免不必要的經濟和生命損害,我們必須密切
中國氣象局氣象導航中心揭牌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48.shtm
小型氣象站可以監測哪些氣象參數?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說明在農業生產中天氣的好壞和農業種植是息息相關的。氣象的條件是通過小型氣象站的 分析而得出的結果,通過小型氣象站的數據分析和判斷,可以有效避免氣象災害最農業生產的影響,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面的生態服務。現在小型氣象站在農業生產中 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很多農民朋友在采購小型氣象
手持式氣象站可實現的功能及效果
農業生產遇到的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洪澇、大風、冰雹、霜凍、雷暴等自然災害,而要抵御自然災害,防止這些氣象災害給作物生長造成不良影響,避免由此引起的農業生產損失,就需要更準確的監測相關的氣象指標,以及早采取措施防范。手持式氣象站可對農業小氣候環境進行精準的監測和并及時記錄和反饋監測數據,對提高農業氣
氣象色譜原理
?氣相色譜(GC)是一種分bai離技術。實際工du作中要分析的樣品往往是復雜zhi基體中的多組分dao混合物,對含有未知組分的樣品,首先必須將其分離,然后才能對有關組分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混合物的分離是基于組分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氣相色譜儀主要是利用物質的沸點、極性及吸附性質的差異來實現混合物的分離
以研發鐵路自然災害早期預警系統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地質與行星科學系的列夫·埃培爾鮑姆教授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正在研發一種鐵路自然災害早期預警系統,用來防止洪水、地震、雪崩等對鐵路交通造成的損害。 該系統將集成電磁感應技術和新的信息通訊技術,包括光纖傳感器、合成孔徑雷達、低頻地球物理技術、紅外熱成像和陸基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改變什么?
作為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20年,我國啟動了首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歷時3年,2月15日,調查工作成果發布。海量數據中,我們面對哪些風險隱患?又該如何更好的防范與應對?《新聞1+1》連線國務院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辦綜合組組長周洪建、國務院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辦技術組常務副
中國完成首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62.shtm 中新網福州3月28日電 (記者 龍敏 張斌)自2020年5月全面開展以來,中國近500萬普查工作人員齊心協力,努力克服新冠疫情等影響,積極探索推進,全面完成了全國普查調查工作。國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正式掛牌
12月30日,應急管理部和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成立啟動會,簽署聯合共建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正式掛牌。 會議指出,成立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應急管理和自然災害防治工作重要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
中央氣象臺發布氣象干旱橙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8月20日18時發布氣象干旱橙色預警: 據8月20日氣象干旱監測,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浙江大部、江西、湖南、貴州大部、重慶、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和西藏中東部等地存在中度及以上氣象干旱,多省(區、市)重度及以上氣象干旱范圍明顯加大。預計,未來3天,上述旱區大部仍維持
中國氣象局成立氣象宣傳科普中心
8月31日,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在京正式成立。“它的成立將會提升全社會有效利用氣象信息保障經濟社會安全、提高生活質量的能力。”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出席成立儀式時表示。 據介紹,新成立的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將承擔全國氣象宣傳與科普工作的策劃、組織實施與業務指導,全國氣象宣傳與科普工作規
《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發布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簽署第623號國務院令,公布經國務院第214次常務會議通過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新華社受權全文發布該條例。 條例共26條,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制定這一條例的目的是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確保氣象探測信息的代表性、準確性、連續性和可比較
第16屆世界氣象大會將討論全球氣候服務框架
第十六屆世界氣象大會5月16日在瑞士日內瓦開幕,本屆大會將討論建立一個全球氣候服務框架,幫助各國特別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 該框架將通過加強全球合作、共享專業知識和數據幫助各國減少與氣候變化有關的風險,為易受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最急需的服務。世界氣象組織
風向風速儀的應用范圍
精準的氣象監測數據可以為生態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在現代農業中,我們可以看到風向風速儀等農業氣象儀器的應用是越來越多,而這些精密氣象儀器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現代農業的科技水平,也有效增強了當前農業的抗災害能力,將自然災害的影響降低到了最低的水平,有力的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風向風速儀是農業氣象儀
我國3個氣象站入選世界氣象組織百年氣象站
中國氣象局消息:當地時間5月24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第19屆世界氣象大會宣布了最新一批百年氣象站,由中國申報的內蒙古海拉爾、安徽蚌埠、浙江杭州3個氣象站,因建站歷史悠久、多年致力于持續觀測及推動探測環境保護,被認定為世界氣象組織(WMO)百年氣象站。海拉爾國家基準氣候站、蚌埠國家基本氣象站、杭州國
《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發布-氣象數據開放效益顯著
12月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該報告顯示,開放共享的氣象數據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新能源、農業、移動互聯軟件開發和服務、公共管理等領域,效益顯著。 氣象大數據是指在氣象領域中,圍繞智能預報和智慧服務,從氣象數據采集、加工處理、預報預測、共享服務、存儲歸檔等氣象業務
小型氣象站可以測量的氣象參數有哪些?
農業是看天吃飯的一項產業,因此很多時候收成的好壞與氣象環境息息相關,而要將氣象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小,那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小型氣象站來加強氣象監測,做好惡劣環境的有效預警,及時采取措施來應對惡劣氣象環境的影響。不過氣象是個大概念,其包含的內容很多,因此小型氣象站需要測量的氣象參數也有很多,
“氣象氣球”引關注,世界氣象組織為其正名
近期“氣球事件”不斷發酵,引發關注。世界氣象組織日前表示,氣象氣球是全球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天氣預報和氣候監測的基礎。 據聯合國網站報道,世界氣象組織17日表示,全世界每天收集的觀測數據數以百萬計,其中包括50多顆衛星從太空發出的數據,400個系泊浮標、1250個漂流浮標和7300艘船舶、
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本底已系統查明
在7月15日召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防災減災學術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說,通過科考項目支持,我國首次系統查明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本底,并建立了完善的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數據庫,此次科考的豐富成果正服務于高原地區重大工程和城鎮建設的避災規劃設計和防災減災部署上。 為進一步做好青藏高原地質環境保護和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