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是生物體內源長度約為20-23個核苷酸的非編碼小RNA,通過與靶mRNA的互補配對而在轉錄后水平上對基因的表達進行負調控,導致mRNA的降解或翻譯抑制。有關這一小分子的研究近5年來成為科學家們研究熱點,在本期的《Nature》、《Science》雜志上,分別公布了其功能作用的兩大研究進展。 原文檢索:Natur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29 August 2007 | doi:10.1038/nature06100; Received 5 February 2007; Accepted 18 July 2007; Published online 29 August 2007MicroRNA control of Nodal signalling[Abstract] Science 31 August 2007:Vol. 317. no. 5842, pp. 1220 - 1224......閱讀全文
近日,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此次共有12位學者獲獎。 “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是1995年在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李遠哲、簡悅威五位科學家顧問的一致倡議下設立的,專門獎助在中國內地從事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 2013年,求是基金會啟動新
科學家們不僅在突破原有科學理論的禁錮,而且也在不遺余力的探索著未知世界,2015年他們獲得了許多首次發現,值得一提: TOP 10 美國發現近30年首個新型抗生素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近30年來第一種新型抗生素,其可以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等多種致命病原體。科學家認為,隨著人
生物學家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認為,既然幾乎所有具體的生理機能都要由蛋白質來完成,那么不編碼蛋白質的DNA應該是沒有用的,可以稱為“垃圾DNA”;而且人類基因組項目發現人的基因組中僅有1.5%的序列是給蛋白質編碼的,其余的98.5%的序列是以前認為的“垃圾”DNA。 此前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名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