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2018兩岸智能裝備制造鄭州論壇的簽約儀式在鄭州舉行,大批重大項目落戶河南。 現場六大項目簽約 經過前期深層次商洽、快節奏對接,截至目前,論壇共征集簽約項目17個,其中投資類項目10個,購銷類項目6個,人才培養類項目1個。經篩選,本次論壇共上臺簽約項目6個。其中投資項目2個,分別是臺灣羅升集團與許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合作的計劃投資2億元的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物流園項目、臺灣亞力士電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與許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合作的計劃投資6億元的年產100臺/套智慧牙科醫療診間項目;采購類項目3個,分別是許昌兩岸智能裝備貿易有限公司與臺灣華銳精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價值1.95億元的數控機床采購項目、河南森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與臺灣凱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價值1.3億元的數控車床采購項目、林州市全成機械鑄造有限公司與臺灣友嘉實業集團合作的價值1.5億元數控機床和汽車零部件采購項目;校企合作項目1個,河南機電職......閱讀全文
關于印發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2〕19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實施2012年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的通知 發改辦高技[2012]90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財務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企業: 為貫徹
本文將對目前國內制藥行業的智能制造進行分析與探討——目前,我國制藥行業“智能制造”之路還剛剛開始,所謂“智能制造”、“智能工廠”真正合理與完整的形態和模式并沒有形成,醫藥行業的很多特殊問題有待認真思考和探索,不應該把一些部分或局部的自動化、信息化或智能化的內容作為制藥行業整體模式,也不應該把其它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質檢總局官網8月5日消息,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提出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標準化在裝備制造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發布后,兩化深度融合正在加快推進,“互聯網 ”正由消費領域向裝備制造生產領域拓展,以“智能制造”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正在裝備制造業快速醞釀。據悉,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已初步形成,相關標準有待逐步跟進。 在工業和信息
2018年,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全面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賽迪智庫認為,2019年,我國智能制造將由“點上示范”向“面上推廣”轉變,智能制造供給能力繼續穩步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成為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的重要著力點。 發展成效顯著 近日,賽迪智庫發布《2019年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形勢展望》(下稱《展望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標準化在裝備制造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2015年版)中指出:“標準引領創新、標準是國家利益在技術經濟領域中的體現,是國家實施技術和產業政策的重要手段,面對智能制造和“物聯網+”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需要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并成套成體系的開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制造技術引起發達國家的關注和研究,美國、日本等國紛紛設立智能制造研究項目基金及實驗基地,智能制造的研究及實踐取得了長足進步。 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歷程 智能制造是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而逐步發展起來的。1988年,美國紐約大學的懷特教授(P.K.
關于“組織儀器儀表制造企業推動智能制造進程專項調研活動”的通知各有關單位: 十九大習主席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進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中國制造 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智能化”改
①1995年,楊叔子與徐輝碧在書房。 ②1994年,楊叔子與學生在實驗室。 ③2005年6月,楊叔子在香港中文大學“人文的科學,科學的人文”通識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學術會議暨教學研討會上與楊振寧、胡顯章等人的合影。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系列報道200楊叔子(1933.9.
2017年11月25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藥物質量分析與過程控制分會、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分析學重點學科、北京中醫藥大學重要信息學重點學科承辦的“藥物質量分析與過程控制分會成立大會暨藥品質量源于設計高峰論壇”在北京京瑞溫泉國際酒店召開。會議現場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首席專家
日前,《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發布,“高端裝備制造業”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這是高端裝備制造業“受寵”的信號,從而引發了市場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投資熱情。 做大之后要做強 可以說,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體系非常完善。只要是裝備,在我國均可以找到生產企業,這
近日,工信部發布《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計劃》)提出,我國作為制造大國,機電產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機電產品資源化循環利用的最佳途徑之一。下一步要開展以高技術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制造,提升機電產品再制造技術管理水平和產業發展質量,實
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日發布《河南省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經過3—5年努力力爭智能裝備重點領域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引進培育10家左右國內領先的智能裝備龍頭企業,研發100項標志性智能裝備產品,打造8個國內先進的百億元級智能裝備特色園區,形成鄭州、洛陽、新鄉、許昌市4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兩岸
智能制造發展方興未艾,其呈現出的制造業服務化、定制個性化、組織去中心化、制造資源云端化的特點,將給制造業的崗位設置、經營業態、管理模式、決策方式等帶來革命性的影響。智能生產方式導致的崗位設置變化,特別是“機器換人”的快速發展,將對勞動密集型產業
2010年10月18日,中國政府網刊登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到2020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此決定標志著七大新興戰略產業框架成定局。 從2008年的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2015全國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現場經驗交流會”在西安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提出,做好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行動計劃的制定工作;集中力量建設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做好重點領域標準的制定工作,軟件和系統方案的提供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提升智能制造支撐能
根據機器人的應用環境及我國機器人的自身市場現狀,中國電子學會將機器人分成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類。其中,工業機器人是指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在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通過自動控制來代替人類執行某些單調、頻繁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 &nb
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2010年10月10日,國務院發布《》,明確了要加大培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將智能制造裝備列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重點方向。《決定》的出臺對加快推進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進一步帶動整個制造業的產業轉型升級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已于2011年、2012年、2013年連續實施3年,旨在支持一批重大智能成套裝備、關鍵智能部件、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的研發及示范應用項目,以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日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聯合發布組織實施2014年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指南,以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的創
自《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來,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扎實推進。在2016年度15個重大標志性項目中,已有7個完全落實,4個基本落實。整體看,我國制造業有自己的獨特機遇和優勢,“中國制造2025”可期可待—— 2015年5月份,國務院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托,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信息化建設及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工作情況,請審議。 一、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基本情況 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各領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一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成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我國建成了
我國裝備制造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首先要解決制造質量問題,其核心關鍵是解決超精密測量能力問題。沒有超精密測量,就不會有高質量的高端裝備制造。我國現階段須迫切完成的任務是,補齊精密測量能力,追平超精密測量能力,在完整精度階段勝出。只有從根本上解決整體測量能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端裝備制造質量
第十二屆中美工程技術研討會裝備制造專題活動在四川德陽啟動,來自中美兩國裝備制造研究領域的30位知名專家對話智能制造,助力四川裝備制造業發展新跨越。本次活動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四川省人民政府、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主辦,德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社廳(外專局)、四川省經信委承辦,以“聚智聚力,共享
三、發展智能綠色服務制造技術圍繞建設制造強國,大力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發展網絡協同制造技術,重點研究基于“互聯網+”的創新設計、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工廠、制造資源集成管控、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務等關鍵技術;發展綠色制造技術與產品,重點研究再設計、再制造與再資源化等關鍵技術,推動制造業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6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2025年前,推進智能制造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
國家標準委認真落實《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的制造業標準化提升計劃,將主要抓好以下4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研制智能制造技術標準,包括智能制造關鍵術語和詞匯表、企業間聯網和集成、智能制造裝備、智能化生產線和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智能傳感器、高端儀表、智能機器人、工業通信、
關于印發綠色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2〕2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和《國家“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