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繼衛星“鵲橋”將飛架在地月L2點
衛星矢量圖 嫦娥四號通過中繼衛星“鵲橋”的通信支持,在月球背面進行科考(假想圖) 地月系統拉格朗日點示意圖。其中,中心處圓為“地球”所在位置,右側較小圓為“月球”所在位置,L2為中繼衛星“鵲橋”預定到達的位置。 近日,一顆即將于5月份發射的衛星成了人們“刷屏”的明星,這不僅在于它有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名字“鵲橋”,而且在于它將為計劃于今年底奔月的嫦娥四號提供衛星“中繼服務”,是名副其實的“嫦娥先行官”。 嫦娥四號發射之前為什么要先架“鵲橋”呢?“鵲橋”所提供的中繼服務究竟是什么?“鵲橋”是中國第一顆中繼衛星嗎?它發射后將在怎樣的軌道上運轉?它將與嫦娥四號一起演繹怎樣的“奔月故......閱讀全文
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在軌運行滿3年 將超期服役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2021年5月21日,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已在軌穩定運行3周年,為著陸器和巡視器提供了穩定可靠的中繼通信支持,確保了嫦娥四號任務的圓滿完成,已達到考核壽命要求,目前工作正常。 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是實現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的關鍵,
“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使命軌道運行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4日11時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軌道的衛星。后續將在此軌道陸續開展在軌測試和中繼通信鏈路聯試,為年底擇機發射
中繼衛星“鵲橋”將飛架在地月L2點
? 衛星矢量圖 嫦娥四號通過中繼衛星“鵲橋”的通信支持,在月球背面進行科考(假想圖) ? ? 地月系統拉格朗日點示意圖。其中,中心處圓為“地球”所在位置,右側較小
“鵲橋”中繼星靠什么幫“嫦娥”赴廣寒?
經過20多天的精確飛行,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鵲橋”中繼星不畏宇宙射線、太空碎片的襲擾,跨越40多萬公里于6月14日成功抵達繞地月L2點的Halo軌道,正式進入預定位置。隨后“鵲橋”開始積極“備戰”,為2018年底前到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打好前站、掃清障礙,搭建一條連接
“鵲橋”中繼星靠什么幫“嫦娥”赴廣寒?
經過20多天的精確飛行,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鵲橋”中繼星不畏宇宙射線、太空碎片的襲擾,跨越40多萬公里于6月14日成功抵達繞地月L2點的Halo軌道,正式進入預定位置。隨后“鵲橋”開始積極“備戰”,為2018年底前到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打好前站、掃清障礙,搭建一條連
我國計劃2024年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根據探月工程總體安排,2024年我國將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為后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提供中繼通訊服務。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王瓊介紹,嫦娥六號探測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備份,計劃在2024到2025年執行月球背面的月球樣品采集任務。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 王瓊
淺析嫦娥四號中繼衛星斜裝動量輪支架優化設計-1
主要看點行業:航空航天挑戰:如何實現輕量化設計并保證優化設計結果的工藝性及美觀性。Altair解決方案:運用Altair Inspire進行拓撲優化設計,得到輕量化的設計結果;并利用PolyNURBS模塊進行建模,得到可以直接3D打印制造的設計模型。優點· 提升設計效率,節約大量時間;· 設計模型與
淺析嫦娥四號中繼衛星斜裝動量輪支架優化設計-2
解決方案運用Altair Inspire進行拓撲優化設計眾所周知,拓撲優化設計的基本思想是將尋求結構的最優拓撲問題,轉化為在給定的設計區域內尋求最優材料分布的問題,其目的是尋找承受單載荷或多載荷的物體最佳材料分配方案。市面上也有眾多成熟的商業軟件可供設計師們選擇,Altair Inspire
淺析嫦娥四號中繼衛星斜裝動量輪支架優化設計-3
Altair Inspire自帶PolyNURBS功能,增材制造實現更容易通過拓撲優化設計的零部件,傳統的制造工藝往往加工困難甚至無法制造,而增材制造(即3D打印)是一種先進的制造技術,通過采用層層堆積材料的方法來制造零件結構。相對于傳統的材料切削去除技術,增材制造能夠實現幾何高度復雜的結構快速“生
我國計劃2024年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根據探月工程總體安排,2024年我國將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為后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提供中繼通訊服務。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王瓊介紹,嫦娥六號探測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備份,計劃在2024到2025年執行月球背面的月球樣品采集任務。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 王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