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主栽茶樹分屬兩個變種: 中國種和阿薩姆種。省部共建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安徽農業大學宛曉春教授研究團隊,聯合深圳華大基因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等相關研究團隊,以國家級茶樹品種舒茶早(中國種)為材料,用二代和三代測序技術對其進行測序,采取雜合組裝策略,獲得覆蓋基因組93%區域的高質量序列草圖,注釋出33,932個高可信度的茶樹基因。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種基因組大小為3.1Gb,重復序列含量為64%,基因組組裝的完整性和質量遠高于現有同類已測序物種組裝水平。研究發現,茶樹祖先種大約在8000萬年前與親緣關系最近的獼猴桃物種發生分化,繼而在38-154萬年前,又分化形成中國種和阿薩姆種。 宛曉春教授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參與茶氨酸合成的關鍵酶基因(CsTSI),并通過轉錄組學和轉基因分析,證明CsTSI具有合成茶氨酸的酶活性。比較基因組分析發現,萜烯類等物質的合成酶基因拷貝數在茶樹基因組中也發生顯著擴增,有......閱讀全文
記者24日從安徽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深圳華大基因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等相關研究團隊,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中國種茶樹的全基因組信息,從基因組層面系統解開了茶葉中富含獨特的風味物質之謎,標志著中國茶樹生物學基礎研究取得重大
記者24日從安徽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深圳華大基因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等相關研究團隊,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中國種茶樹的全基因組信息,從基因組層面系統解開了茶葉中富含獨特的風味物質之謎,標志著中國茶樹生物學基礎研究取得重大
由來自法國,美國、意大利、加拿大、中國等國家20多家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對咖啡樹進行了最新的測序,揭示出一些幫助生成咖啡因的酶在咖啡樹、茶樹和可可樹(巧克力)中獨立進化。 新測序的咖啡樹基因組揭示出了有關人類最好的化學朋友:咖啡因進化的秘密 。完成這一項目的科學家們說,咖啡樹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1月21日,由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廣東中南五省植物生理學會共同發起的“第一屆中南五省植物生理學會聯合學術年會”(5SPPC 2020)在湖南省郴州市召開。本屆會議邀請了多位著名植物生理學領域的專家、教授蒞臨大會發表主旨報告,是中南區植物生理學領域高水平學研產交流
傳說在公元500年左右,菩提達摩坐在一個洞穴里,清醒而專注地冥想,這一冥想就是9年。但最后,他還是打了個瞌睡。醒來之后,達摩對自己十分生氣,于是扯掉自己的眼皮,厭惡地扔在了地上。誰想,從這被丟掉的眼皮中竟長出一株植物來,達摩的信徒用它泡水喝,既能活躍思維,又能安神鎮心。這就是第一株茶樹,茶水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