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務實,是外界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吳一戎的一致印象。 這位院士主持的研究,曾填補了我國在遙感衛星地面系統等領域的多項關鍵技術的空白。 創新路上,如何探索“無人區”,出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吳一戎認為,“學科交叉”是秘訣。他說,必須走綜合交叉的路,必須加長研究的鏈條,和搞數學的等等多學科的科學家相結合,才能出更多的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出顛覆性的技術成果。 這次,吳一戎結合數學最新成果,運用到微波成像的領域,解決了在觀測領域較少數據量獲得高精度圖片的難題。 吳一戎說,科研創新是“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去跑馬拉松”,難度相當大,一不抓緊時間,就會落后,團隊和個人都必須要全力以赴。......閱讀全文
簡介:吳一戎,男,漢族,1963年7月生,199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黨委委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電氣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我是1999年入黨”,作為一名有著將近20年黨齡的黨員
低調、務實,是外界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吳一戎的一致印象。 這位院士主持的研究,曾填補了我國在遙感衛星地面系統等領域的多項關鍵技術的空白。 創新路上,如何探索“無人區”,出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吳一戎認為,“學科交叉”是秘訣。他說,必須走綜合交叉的路,必須加長研究的鏈條,
近日,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揭曉。其中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包信和院士的項目《納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轉化中的應用》獲陳嘉庚化學科學獎,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黃正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化學科學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生命
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5月30日下午在北京揭曉并頒獎,共有6個項目獲得陳嘉庚科學獎,6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6個獲獎項目包括:《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機器”在固體表面的構筑與物性調控》獲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納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轉化中的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簡稱電子所)與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簡稱NPG)合作出版的開放獲取在線期刊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正式上線出版,期刊網址:http://www.nature.com/micronano/。 Microsyst
中國科協組織開展的第四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經專家推薦、初評遴選、終評審定以及公示等程序,確定了《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研究進展》等98篇入選論文(詳見附件)。現對入選論文及作者、發表期刊名單予以公布。 本屆入選的98篇論文是2015年以來發表在我國科技期刊上的優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對外發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 入選人員名單 領軍人才工程 領軍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十二項重點人才工程之一,是針對5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突出對領軍人才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