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篩查指南更新篩查年齡有調整
近日,ACS更新了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建議,篩查建議顯示,對于平均風險的人群,建議結直腸癌篩查從 45 歲開始,而不是 50 歲。 研究顯示,直腸癌發病率增加尤為顯著,在1991~2014年之間翻了一番,20~49歲人群發病率翻了一倍(2.6/10萬~5.2/10萬)。 最近分析發現,1990年左右出生的成年人患結腸癌的風險是1950年左右出生的2倍,直腸癌風險則為4倍。 研究表明,50歲以下人群CRC的負擔更大,這不僅僅是一種短暫的流行病學現象。這些出生隊列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攜帶著更高的風險。 在55歲及以上人群中,CRC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數10年內呈下降趨勢,在2000年左右下降更明顯。 相比之下,在55歲以下的成年人中,1994年至2014年CRC發病率增加51%,2005年~2015年死亡率增加11%。 盡管目前45~49歲成年人(31.4/10萬)的年齡特異性發病率低于50~54歲成年人(58.4/10萬),但......閱讀全文
結直腸癌篩查指南更新 篩查年齡有調整
近日,ACS更新了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建議,篩查建議顯示,對于平均風險的人群,建議結直腸癌篩查從 45 歲開始,而不是 50 歲。 研究顯示,直腸癌發病率增加尤為顯著,在1991~2014年之間翻了一番,20~49歲人群發病率翻了一倍(2.6/10萬~5.2/10萬)。 最近分析發現,1990年
JAMA發布最新結直腸癌篩查指南,篩查趨于年輕化
結直腸癌,一直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疾病。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20年版)》:“2018中國癌癥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分別位居第3位和第5位,新發病例37.6萬例,死亡病例19.1萬例;城市遠高于農村,且結腸癌發病率上升顯著,多
科學家找到新結直腸癌篩查技術 望實現無創篩查
結直腸癌是我國發病率排名前三的惡性腫瘤,早期篩查已被證實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11月11日,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大腸外一科蔡國響教授團隊近日聯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梁莉教授團隊等,成功研發并驗證了一種新的ctDNA甲基化單倍型檢測手段ColonES,通過二代測序評
糞便檢測在結直腸癌篩查中的進展
糞便是反映消化道病變的一個常見窗口,消化道以外的腫瘤細胞一般不可能從糞便中排出。因此,糞便的檢測在消化道疾病的診斷中有重要意義,尤其對結直腸癌的篩查,已成為國內外各學者研究的熱點。新的方法,新的檢測項目,新的項目組合的臨床研究不斷在發展中。?? ? 一、糞便潛隱血試驗(FOBT)?? ? 糞便潛血通
“膠囊結腸鏡”,為結直腸癌的篩查帶來福音
毫無疑問,結直腸鏡檢查可以通過預防性檢查來讓人們保持健康,但仍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它,因為他們對測試本身有恐懼心理,并且感到不適。研究人員新開發的膠囊機器人,能夠更容易地檢查胃腸道,這對醫生以及病人而言都比較好。 說到結腸鏡檢查,很多人會想到創傷性、不舒適感等等。不過,科研人員開發的一種新的“膠
糞便鈣衛蛋白檢測在結直腸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目的:探討糞便鈣衛蛋白(FC)在結直腸癌篩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前瞻性納入于2020年11~12月期間,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行結腸鏡檢查的患者,于結腸鏡檢查前3 d內留取患者的糞便樣本行FC和便潛血檢測。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設定FC診斷結直腸癌的臨界值,評估FC診斷結直腸癌的敏
糞便免疫化學檢測可替代結腸鏡用于結直腸癌的篩查
在美國,結腸鏡檢查被認為是結直腸癌(CRC)篩查的金標準。但最近美國結直腸癌多學會研究組提出共識,聲明已有證據表明糞便免疫化學試驗(FIT)是另一卓越的選擇。(Gastroenterology.2016年10月18日在線版) 該組織提到,FIT在腫瘤檢測中的敏感性大約為80%;當作為單一應用檢
長海醫院遺傳性結直腸癌篩查防治和遺傳性腫瘤中心成立
1月20日,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第二屆上海市結直腸癌規范化治療論壇暨長海醫院“遺傳性結直腸癌篩查防治中心”和“遺傳性腫瘤家庭阻斷中心”成立大會中, 進行了中心成立的揭牌儀式,并頒發了聘書。 該中心是由長海醫院肛腸外科、生殖醫學中心、消化內科、消化內鏡中心、病理科和統計教研室共同整合而成。由李
早篩是提升結直腸癌患者診治效果“利器”
“作為所有健康服務的基石,健康科普要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這是健康科普未來的發展方向。”近日,在“愛要趁早”腸治久安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科普主題展活動上,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郭樹彬指出,科普的客戶體系很重要,過去做科普很困難,而如今,有更多的專家和媒體都參與其中。今年科普主題展的
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
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