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2019年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提名工作的通知 各有關方面: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1998年共同創立的“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計劃的重要內容,隔年在基礎科學和生命科學兩個領域交替評選,每年表彰5名分別來自非洲及阿拉伯國家、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歐洲、拉丁美洲與北美洲的杰出女科學家,獎金每人10萬歐元,2019年度的評選領域是基礎科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領域。近年來,李方華、葉玉如、任詠華、謝毅、陳化蘭、張彌曼6人先后獲得該獎項,展現了中國女科學家的風采,有力提升了我國科學家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2019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提名工作已啟動。各有關方面請結合自己工作實際,積極開展提名工作,將我國優秀女科學家推薦出來,展現風采、爭取榮譽,激勵更多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報國、建功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 具有提名資格的專家(提名規則......閱讀全文
中國科協關于開展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6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推薦工作的通知 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有關高校科協: 為激勵廣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熱情,引導廣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創新型國家建設偉大實踐
2011年12月1日,一個海外傳來的喜訊在中國科技界激起了陣陣漣漪,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皮埃爾?若利(Pierre JOLY)先生宣布,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教授當選為法蘭西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她在獲得國際人類基因組織成員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身份之后,獲得的又一個國際
《朗讀者》嘉賓張彌曼與傅睿思 中新網6月15日電 本周六20:00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二季即將播出以“路”為主題的第六期節目。現場,古魚類學家張彌曼、清華大學計算機研究生矣曉沅、作家兼編劇劉和平、華
▲張彌曼(右一)在向學生介紹研究內容。(2018年攝)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我們這一代人,自己的事情都是可以犧牲的。不管是科學研究,還是工作都抱著一顆‘公心’。”在張彌曼看來,古生物 學的“公心”就是“不到死也要抱著化石不撒手” 3月22日,自嘲為“傻瓜”的張彌曼在巴黎
近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遴選出2017年度IUPAC化學化工杰出女性獎(Distinguished Women in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Award),全球12位女性科學家獲此殊榮,吉林省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于吉
5月27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慶祝暨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會上舉行了隆重的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頒獎儀式,授予292位獲獎者/團隊,包括10個創新爭先獎牌、28個創新爭先獎章和254個創新爭先獎狀。 全國創新爭先獎經中央批準,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共同設立。每三年評選表
2017年3月15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顏寧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作為一名青年女科學家,顏寧一直備受關注。她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結構生物學家,同時擔任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科研和教學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現。 顏寧于1977年11月出生于山東萊蕪,2011年8月
今天,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獲獎候選人,共有10位青年學者入選。 10位青年學者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本都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學者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0位杰出青年學者名單如下:鄢社鋒 鄢社鋒,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
中國化學會2015年度啟動第三屆中國化學會-贏創化學創新獎,根據中國化學會-贏創化學創新獎條例規定,經贏創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將第三屆中國化學會-贏創化學創新獎授予吳驪珠(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和楊振忠(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二人。本會和贏創德固賽(中國)投資
屠呦呦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領取諾貝爾獎和證書 張彌曼(右一)等“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得主合影 安塞姆·佩恩獎得主、中科院院士張俐娜 (均來自百度網) 干練的短發、慈祥的面容、深灰色的中式盤扣上衣搭配同色長裙,這就是近日被刷屏的張彌曼女士。近日,這位82歲的中國科學家就是以這樣優雅的形象出現
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將于今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領取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屆時,顏寧教授將作題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s)的結構機理研究”的報告。2010年,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因對細胞凋亡通路中蛋白調節機制的深入研究而獲獎。今年來自清華的顏寧再奪桂冠,她如何看待自己的科研生
因在人造皮膚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華裔女科學家,近日獲得由鳳凰衛視聯合海內外十余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評選的“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鮑哲楠教授出生并成長于中國南京,在南京大學完成三年本科課程后移民美國,進入伊利諾州立大學芝加哥分校化學系學習。1995年,她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取
1瑞德西韋已進入臨床研究測試:結果尚未出來 美國吉利德科學2月6日向第一財經記者就其原研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專利主張做出回應。吉利德方面稱,該公司2016年就已針對瑞德西韋(Remdesivir)在冠狀病毒上的應用,在中國以及全球申請了專利。 2月5日下午,中日友好醫院王辰
4月29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歐萊雅中國共同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國家博物館舉行。10位在醫學、生物學、地球科學、航天科學等各科研領域中表現卓越的科研女性獲此殊榮。 本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
北京時間4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新增美國國家科學院士84位,外籍院士21位,他們來自15個不同國家。在此次新增院士名單中,華人學者風采依舊,共有7人入選,其中一位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學者葉玉如入選此次外籍院士名單。 據了解,文革后大陸畢業生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總計不到
“2011 年安塞姆·佩恩獎的獲獎者為來自武漢大學的張俐娜教授,中國!”當地時間3月29日晚,在美國安納海姆市舉行的ACS(美國化學會)年會上,當學會主席最后公布2011年獲獎名單時,全場掌聲雷動。作為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半個世紀以來,張俐娜教授是第一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推薦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婦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婦聯,中國科協所屬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有關高等學校和中央企業科協: 為深入學習貫
1月12日,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頒獎典禮在京舉行。共有10位女性科技工作者被授予“中國青年女科學家”榮譽稱號,以表彰她們在生物、通信、醫學、農業等領域作出的杰出貢獻。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中國科協榮譽委員、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發布消息說,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在內的5位女科學家獲得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 教科文組織的消息說,謝毅教授憑借其在無機化學領域的杰出貢獻而獲得表彰。“她的工作致力于降低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未來大有裨益。謝毅教授致力于保護地球的事業,并堅持不懈為應
頒獎儀式將于明年3月在巴黎舉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11月9日聯合公布了200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獲獎者名單,來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根廷、美國、韓國和以色列的5位女科學家榮膺該獎。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聯合設立的。9日公布的2008年度該獎項的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近日宣布2016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獲獎名單,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教授與其他國家的4名女性科學家共同獲得這一獎項。教科文組織說,這一獎項是為表彰陳化蘭為對抗禽流感病毒所作出的貢獻。陳化蘭對禽流感病毒進行的杰出生物學研究,為研發和使用有效疫苗提供了幫助。中
科技是一種迷人的信仰。理論的改寫、技術的更迭,都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變世界。2015年的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有對基礎物理的求索,對宇宙深空的探測,對人腦功能的發掘,也有對爭議性技術的討論,對氣候變化的思考……而最讓我們欣喜的是,今年的國際“十大”,有了更多來自中國的消息。 1.中科大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月3日晚在其位于巴黎的總部舉行2011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儀式。來自中國香港的任詠華教授和另外4位女科學家共同獲得這一獎項。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聯合設立。據介紹,任詠華現為香港大學無機化學教授,她因在發光材料和太陽能創新技術方面取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6日舉行200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儀式,教科文組織總干事松浦晃一郎為來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根廷、美國、韓國和以色列的5位獲獎者頒獎。 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聯合設立的,本年度的5位獲獎者名單去年11月就已公布。松浦晃一郎在頒獎時說,這5位女科
當地時間10月3日,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進化(the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方面的研究,另一半授予美國密蘇里大學科學家Geo
38歲,對于許多中國女性來說,是一個忙于照顧上小學的孩子的年紀,是一個逐步承擔更多生活瑣事、為家庭而收斂的年紀。她們時而為額頭眼角冒出的皺紋而惆悵,時而為雙重的責任而迷茫。 可生活中還有一些“她們”,選擇以另一種方式贏得尊敬。這份尊敬無關年齡、無關性別,關乎人類生活、科學進步,甚至國家榮耀。
來自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RNA研究中心和首爾國立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一個科學小組,報告稱發現了稱作為DROSHA-DGCR8復合體的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精確確定包含miRNA的初級轉錄物的切割位點,確保忠實啟動microRNA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 發表在5月28日《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去年底公布了2010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獲獎者名單,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榜上有名,成為第三位獲得此項被譽為“女性諾貝爾獎”殊榮的中國女性。 “有些人問這是否到達了高峰?我會說這是個新開始。”有著科學家一貫理性特質的任詠華對獲獎感到欣喜,卻沒有沉醉于頒獎臺下的掌聲
“我的古脊椎動物研究生涯始于大概60年前”。獲頒“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的中國科學家張彌曼22日晚在巴黎參加頒獎典禮時風趣地說,自己最初選擇專業并非出于興趣,而是響應國家號召,但做起研究后“發現非常有意思”,如同“先結婚后戀愛”。 張彌曼和另外4名女科學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獲頒今年的“世界
2015年11月13日,兩年一次的中科院院士新增名單發布,共計61名杰出科學家入選此次院士榜單。其中,備受生物界矚目的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名單也新鮮出爐,從30位候選名單中歷經“終選”機制新增院士12名,包括三名女科學家。12名新增院士中,有5位來自于中國科學院地方研究院,1位(王福生院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