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腦海首先浮現出的主要是水。但據美國太空網日前報道,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一份最新研究報告中提出,尋找磷、鉬、鈷這樣的“生物要素”也有助于判斷某個天體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水是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 在地球上,從地表以上的云層到地殼深處,幾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而且,“逐水而居”是從古至今人類爭取生存與發展空間一直遵循的基本規則。正因如此,科學家在地球以外的世界尋找生命時,通常會聚焦“宜居”世界——這些地方的溫度有助于星球表面保存液態水。 例如,金星現在是地球有毒的“兄弟”,這兩顆星球的大小和密度相仿,但金星表面溫度(約465℃—485℃)高到足以讓鉛融化。不過,美國《地球物理通訊》2016年8月刊發的一項研究指出,就在7.15億年前,金星表面可能還是宜居的。 研究人員解釋說,幾十億年以前,太陽的光照比現在略弱,或許金星表面相對較涼爽,液態水可以匯聚成適宜生命存活的大海。后來,......閱讀全文
說到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腦海首先浮現出的主要是水。但據美國太空網日前報道,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一份最新研究報告中提出,尋找磷、鉬、鈷這樣的“生物要素”也有助于判斷某個天體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水是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 在地球上,從地表以上的云層到地殼
說到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腦海首先浮現出的主要是水。但據美國太空網日前報道,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一份最新研究報告中提出,尋找磷、鉬、鈷這樣的“生物要素”也有助于判斷某個天體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水是科學家眼中的“香餑餑” 在地球上,從地表以上的云層到地殼深處,幾乎有水的
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好奇號火星科學實驗室安全降落在火星赤道附近的蓋爾撞擊坑,接下來將尋找火星上曾經存在生命的跡象。而在地球上的工程師們正在培育能夠適應火星環境的超級細菌。來自斯坦福大學和位于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市的布朗大學研究團隊應用合成生物學創造出可在火星極端環境下生存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