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修訂草案共六章102條,其中修改50條(不包括僅修改“環境保護”為“生態環境”的條款),新增14條,刪除4條。主要修改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統籌把握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關系 ——突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無害化底線要求。在污染防治原則層面,明確“無害化”是“資源化”的前提;提出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過程和產品的污染防治要求,防止二次污染,確保“資源化”過程和產品的“無害化”。 ——強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約束性規定。提出有關部門在制定規劃時,應最大限度降低填埋處置量,倒逼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增加關于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規定,要求有關部門定期發布清潔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導向目錄。 明確各方責任促進固體廢物協同治理 ——強化產生者的主體責任。按照污染者依法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強調固體廢物產生者是固體廢物治理的首要責任人,誰污染誰負責,誰產廢誰治理。建立固體廢物排污許可制度,將固體廢物納入排污許可實施“一證式”管理,促進......閱讀全文
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說易行難,難在要全社會知曉多數人參與才能完成分類,難在要從源頭做起,企業綠色生產、市民綠色消費才能真正減量,凈菜進城、包裝瘦身、按需消費、多用再生產品,少用一次性用品……很多細節都要到位。 上海從去年起將垃圾分類列入市政府實事工程之一,今年更成立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
據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統計,2014年,全國244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1.6億噸(不包括循環利用價值較高的再生資源)。其中,廣東省產生量1860萬噸,廣州市產生量430.2萬噸(回收再生資源總量約250萬噸)。 面對“垃圾圍城”的難題,經
北京市近日舉行“十三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解讀發布會,根據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以“資源回收,干濕分開”為主要抓手,研究適時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對此,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固廢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垃圾分類主要以鼓勵為主,這是首次將垃圾強制分類概念納入規劃。 而就在今年6月,國家
●垃圾分類要做到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需要廣大公眾積極參與,無論是設備采購還是深入宣傳,都需要資金投入 ●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利益相關方,由于缺少激勵和協調機制,難以形成合力 ●用2~5年時間推動強制分類工作,明確規定垃圾的分類,制定出指導操作性強的分類說明。在此過程中,必須
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選擇。防治固體廢物污染,與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密切相關,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為全面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垃圾的產量日益增加,生活垃圾處置問題日益凸顯。 1月7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市政府137號令形式正式公布,將于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自此,江蘇省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了規章的指引,將邁入法制化、規范化的
公共機構強制分類 居民小區建議分類 根據《沈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黨政機關率先做起,嚴格落實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標準,對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廚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實行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并逐步將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擴大到其他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形成黨政機
國家發改委近日出臺《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全面建立覆蓋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加快建立有利于促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激勵約束機制。 其中,《意見》提出完善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激勵機制。積極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確定北京、天津、上海等46個城市作為重點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12個城市已有垃圾分類地方法規或政府規章,24個城市已出臺垃圾分類工作
日前,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圖片來源于網絡 根據《意見》,未來將對具備條件的居民用戶,實行計量收費和差別化收費,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對非居民用戶,推進垃圾計量收費,并實
日前本市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倡導并建立城市低碳、綠色的生活發展方式,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 按照該實
5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建”抗議后,垃圾焚燒漸漸淡出了北京人的視野。 5年后,一個個“卷土重來”的焚燒項目讓人們猛然意識到,其實它們早已“不得不建”。 《中國新聞周刊》對北京的垃圾焚燒項目進行了調查,通過采訪政府官員、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專家、環保組織和民眾,試圖呈現這個龐大的困局里,每一方
我國城市人均年“產”垃圾440千克,年均總“產量”1.5億噸,由于實施處理的垃圾只占垃圾總量的很少一部分,有1/4的城市已再無適當場所堆放垃圾。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又一次將垃圾問題列為重點議案和提案。 垃圾處理涉及各方利益,政府如何設計垃圾處理政策,公眾如何落實垃圾分
近年來,江蘇省各地高度重視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把推進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作為生態省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政府年度重點工作進行目標考核、加快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2014年全年,江蘇城市(縣城)共清運生活垃圾超過1550萬噸,城市(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以上,城鄉生活垃圾焚燒總量達到11
清晨六點半,家住北京朝陽區某小區的文豐(化名)在出門去上班時,習慣性地把幾包垃圾帶走。 他家樓下門口立著三個垃圾桶,一只藍色的桶標著“可回收物”,另兩只黑色的桶標著“其他垃圾”,字樣略有些模糊了。文豐看也沒看,隨手把垃圾丟進“隨便一只”桶里。他對此習以為常,并說他身邊的很多人都是如此。事實
近日,筆者參加了城市管理委員會組織的對各區政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督導檢查,實地查看了黨政機關、學校、科研、文化、協會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筆者感到,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必須嚴格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環節,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指導,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率先
杭州市某小區居民正在使用智能垃圾桶。“綠貓”垃圾回收軟件使用界面。天天潔公司工作人員在小區回收垃圾垃圾分類人員正在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 分類垃圾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隨處可見,但是垃圾分類并沒有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習慣。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46個城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全社會越來越意識到各類垃圾的危害。垃圾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給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會危及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醫院對醫療垃圾予以科學合理的分類與集中處理,不僅是控制疾病傳染的重要舉措,也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方式。國家相關機構也應加大對醫療垃圾的管理力度。
垃圾分類是全民關注的重點民生話題。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開展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省兩會期間,參會的代表、委員們,圍繞“垃圾分類”進行深入探討,并積極建言獻策,大家一致認為,垃圾分類需全社會共同參與。同時,有的代表還認為城市垃圾分類存在制度缺失,應盡快補上
9月1日是莘莘學子開學的日子,是新學期的開始,而對于環保行業來說,9月1日又有很多新的環保政策標準和重大決定開始施行,北極星環保網根據北極星環保網數據庫整理了一批9月1日起施行的環保政策和標準,其中涉及大氣治理、水處理及固廢處置等領域。環保行業是政策引導型行業,如果不想落后,就趕緊跟上小編的步伐
生活垃圾具有產生量大、成分復雜,含有大量有機質,是伴隨著人類生存的最大副產品,也是寶貴的可再生資源。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的日漸成熟,焚燒處理設施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以下是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6年12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
“廢舊燈管送到垃圾回收站,不要;送到超市,不收。小區里轉了好幾圈,也沒發現有回收點,難道只能丟進垃圾桶里,任由它污染環境嗎?”近日,北京市朝陽區居民劉源犯了愁,他知道廢舊燈管是有害垃圾,燈管里的汞,危害很大,特意小心不亂丟,卻不知道該往哪兒送。 有害垃圾,不能隨便丟,很多人都知道,那么有害垃圾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大約有4億噸,由此帶來的“垃圾圍城”、“垃圾上山下鄉”問題也日益突出。為更好地解決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我國早在2000年就開始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并在一些城市進行了試點,遺憾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上海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引領垃圾分類綠色生活新時尚的上海,再次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 只有切合實際,才能夠保證創制出科學有效的法律規范。上海圍繞“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過程綜合治理、全社會普遍參與”的立法思想,重
閱讀提示:近日,工信部、住建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工作的通知》,以試點推動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實現水泥行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化發展。 對于不了解水泥生產的民眾而言,水泥窯如何處置生活垃圾,優勢何在?是否存在老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意見提出大力完善固廢處理價格和水價等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涵蓋環境治理公共服務的全領域覆蓋的收費機制。其中,固廢處理收費機制作為公用事業價費機制中發展較為滯后的一個環節,因垃圾分類工作再度成為城市固廢管理的焦點而重回公眾視野。垃圾
“小區是我家,要讓家變得更美麗,就要做好自己小家的垃圾分類。”在上海,小區居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不斷提高,也有力地推進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進程。 目前,上海已經實現綠色賬戶新增200萬戶的目標,累計達到441萬戶,全年新增積分10億分,消納積分5.2億分。 為什么上海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能夠風生水
垃圾分類試點14年,其意義早已超出垃圾處理行業的工程范疇,啟發我們思考社區自治、社會自治的多元治理問題。垃圾分類已經回歸為一項名副其實的社會治理工作,在深圳鹽田區、廣州蘿崗區和增城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已經邁入良性發展階段。總結這些成功經驗,筆者認為,關鍵是垃圾分類必須始于制度設計。具體分析,要重點
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工作,但是,生活垃圾分類還未達到政府宣傳、公眾預期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我國尚沒有一部國家層面的垃圾分類的法律。 垃圾分類的實施需要哪些法律、法規來推動和予以保障?我國垃圾分類立法存在哪些問題?垃圾分類立法應從哪個層面入手?需要解決現實中的哪些問
關注垃圾分類領域相關信息的人,大多對蘇州垃圾分類的微信公眾號印象深刻。當添加其公眾號時,屏幕上蹦出來的字眼讓人忍俊不禁:“垃分先森等你很久了。”垃分先森是蘇州垃圾分類微信公眾號原創的IP角色。公眾號運營者說,希望用這種人格化、接地氣的方式,讓人對公眾號文章產生親切感,從而投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