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體污染治理 我國工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由于大量未經治理或未達標治理的工農業與生活污水進入河道湖泊,遠遠超過了它的納污能力,使得河流湖泊受到嚴重的污染,氮、磷的超標排放造成了河流湖泊的富營養化,使得水質惡化變黑,動植物大量死亡。 對于湖水處理,常見的湖水處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引水換水、循環過濾)、化學方法(投加殺菌滅藻)、微生物方法(投加微生物)EWT生態水處理(植物、動物、微生物)。......閱讀全文
近期,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結合水質改善要求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將全國“好水”和“差水”周邊的村莊納入重點整治區域,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的“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
在我國,傳統的水環境監測方法多為理化分析法,可定性、定量,準確性高,但通常只能反映瞬時污染狀況,對污染物監測的連續性不夠,難以對突發性的水體污染事故及時預警,不能反映水體中各種有毒物質的長期綜合效應;而生物監測技術,因反應靈敏、成本低、直觀,能反映各種污染物的綜合影響,日益受到環境監測領域的重
《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2019年5月14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 為了保護和改善水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
從2003年135米首次蓄水到2009年的175米最高位實驗性蓄水,三峽庫區及其上游的水質保持了一個穩定的狀態,尤其是當下的水質,甚至比“十五”末期的2005年還有所改善。環保部的評價是,庫區水質由過去的輕度污染轉為良好。 可在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看來,現有的數據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上午,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即通俗所說的“水十條”。 “通知”內容顯示,今后,國家將加強包括飲用水、地下水、湖泊流域水以及排放污水等水體的全面監測。全文內容如下: 附: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這樣表述對職業生涯的感觸。作為中國第一任環保部長,周生賢已在被其稱為“主干線、主戰場、大舞臺”的環保戰線上奮斗了5年。 2005年12月,周生賢從國家林業總局局長任上調任環保總局局長。在他履新的第4天,就發生了吉林石化雙苯廠爆炸引發的
自從聯邦制藥違規排污致使“塞外明珠”烏梁素海變成“尿盆”被曝光后,引起了社會各方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工人日報》、《法制日報》等中央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道,對烏梁素海治理工作更是給予了熱切的關心。 然而,當地政府的治理力度實在讓人感到失望。據《人民日報》報道,前年年底,在烏梁素海濕
國家首次發布對水質較好的湖泊實施保護優先戰略的專項規劃。 近日,環保部、發改委和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根據《規劃》,所謂水質較好的湖泊是指,水面面積在50km2以上,現狀水質或目標水質
今年,環境保護部門將著力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并組織實施,重點是實施重度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開展污染地塊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建設6個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示范區。這是記者從9日召開的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的。此外,還將啟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細調查和土壤
關于召開“2013年水資源生態保護與水污染控制研討會”參會報名及征文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加快推進我國水資源生態保護與水體污染控制,加強水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交流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領域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推動水資源治理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全面提升我國水資源環境質量改善的綜合技術能力
2014年~2017年,是河北省生態環境的全面恢復期,要加速打造京津冀生態涵養保護支撐區,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綜合治理,要通過著力抓好6類、22項重點工程,努力實現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這是河北省政府日前出臺的《關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的目標。 “搞好生態
國新辦昨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介紹了中國環境狀況等方面的情況。他表示,2010年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較重。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等七大水系總體為輕度污染。長江、珠
日前,記者從無錫太湖水污染防治辦公室獲悉:2017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符合IV類標準,化學需氧量濃度為19毫克/升,達到III類水質標準,氨氮濃度為0.15毫克/升,達到I類水質標準,綜合營養狀態指數57.3,水體處于輕度富營養狀態。工作人員在清理無錫市濱湖區整治后的河道 這組數據顯示,太
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0年)》,提出為保護湖泊生態環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將對365個水質較好湖泊進行保護。 三部委表示,我國將對水質較好湖泊劃分為5個自然分布區域進行保護,即東北湖區、東部湖區、云貴湖區、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13個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見面,回答大家的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人類在發展中,特別
年底實現全市煤炭消費總量較去年凈削減10萬噸以上;加強重污染河流治理,確保今年白洋淀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子牙新河、南運河、青靜黃排水渠、黑龍港河水質基本消除劣五類……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大會精神,滄州市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心聚力,堅決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持久戰
9月6日,梁子湖邊,隨處可見洪水退后留下的垃圾水果湖在建的箱涵即為解決“遇雨即污”的問題 7月我省遭遇1998年以來的最大洪水襲擊后,暴雨重災區鄂東的梁子湖等湖泊水質明顯下降。專家認為,湖泊本就脆弱的生態,遭遇洪水和暴雨的沖擊后,顯示出湖泊保護和治理難以“獨善其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在城市開始征收污水處理費,先是在重點流域試點,之后迅速在全國推廣。國家有關部門及時總結各地經驗,發布了一系列指導意見或通知,不斷探索完善污水處理費征收制度。通過20年的實踐,我國已建立起了較為成熟的污水處理費征收制度,有力推動和保障了污水處理事業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國建成
核心閱讀 近日,地方兩會陸續召開。黨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今年的地方兩會,均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自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各項任務。 截至1月30日,31省份兩會均已召開,在各地工作部署中,生態文明建設
剛走進蘇州吳中區新路村的村口,村道兩側就是整齊的溝渠,溝渠里長著郁郁蔥蔥的水生植物。農民的生活污水、農田里排出的尾水,被矮小的土坡攔截,收集起來,順著溝渠,沁著綠植的根莖,緩緩流向太湖邊的濕地。 在濕地里,植物更為茂盛。有挺拔的茭白,一大簇一大簇的水芹,這是利用植物生長自然吸收水中的氮磷元
——趙英民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答記者問實錄 編者按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月18日舉行了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本報今日特刊登新聞發布會實錄,以饗讀者。 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也
日前,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水污染治理委員會在成都召開專家評審會,由四川清和科技研發、利用“光合菌”治理富營養化湖泊的“湖泊水污染EPSB生物生態綜合治理技術”技術,通過評審。 湖庫氮、磷超標、水體富營養化是全國性的湖泊污染問題之一,傳統的清淤等治理技術投資大或易造成二次污染。四川清和
近日,陜西、湖南、北京、四川、湖北、河北等多省市出臺推行“河湖長制”的實施意見。這是對去年國家層面出臺的“河長制”意見的落實。業內人士認為,頂層設計執行力強,全國流域治理將迎來機遇,其中黑臭水體治理機會值得重點關注。 實施細則落地 去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此后,水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自古以來,洱海就以湖水清澈、景色秀麗著稱,被譽為“高原明珠”,是大理各族人民的母親湖。 但是近20年來,排入洱海的氮、磷及有機污染負荷急劇上升,洱海水質日益惡化。控制面源污染已成為洱海保護治理的關鍵。 為保護洱海,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將洱海水
圖為大理喜洲鎮上關村污水處理項目。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自古以來,洱海就以湖水清澈、景色秀麗著稱,被譽為“高原明珠”,是大理各族人民的母親湖。 但是近20年來,排入洱海的氮、磷及有機污染負荷急劇上升,洱海水質日益惡化。控制面源污染已成為洱海保護治理的關鍵。 為保護洱海,國
4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現狀總體上不容樂觀,污染種類多、分布廣,各種類型在不同地區差異比較大。農業面源污染再次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農業生產方式和規模發生改變 農業面源污染嚴重主要是由于農業生產的方式、規模發生根本改變造
作為我國第二大經濟省和長江經濟帶的節點區域,江蘇省的經濟發展,促進了長江經濟帶的繁榮。 不過,蓬勃的經濟,密集的人口,也為生態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 為了讓江蘇省乃至全國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上實現“雙豐收”,中科院的科學家們攜手共進,用科技力量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土壤修復:基礎、應用、示范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
一攬子環保政策有望今年出臺,其中包括總投資達2萬億元的“水十條”、“土十條”、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配套文件。另外,《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正在編制,將于明年3月上報國務院。 “水十條”、“土十條”、環保“十三五”規劃 全國兩會開幕在即,環保主題已先熱,預計將成為兩會期間最受關注的議題之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強調,要強化環境治理科技支撐,加快形成以科技、管理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及發展模式,使環保科技紅利充分釋放,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做出更大貢獻。 今年上半年,環保科技成果豐碩,技術創新、技術成果示范和推廣不斷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