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結合水質改善要求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將全國“好水”和“差水”周邊的村莊納入重點整治區域,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的“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并明確了各縣(市、區)涉及鄉鎮名單和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數量,在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必將促進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
隨著我國城市和工業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斷加大,流域內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等點源污染治理成效顯著,而來自于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糞便、過量使用的化肥農藥等非點源污染成為流域水環境污染、湖泊富營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農村非點源污染具有量大、面廣、隨機性強等特點,治理農村非點源污染缺乏有效抓手一直是各地政府面臨的實際困難。《規劃》結合流域水質改善要求,推動水環境管理向精細化發展,從流域尺度統籌規劃、精準發力,創新了流域農村非點源污染治理的思路和模式。
1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體布局
我國當前農村非點源污染形勢嚴峻,主要有以下3方面問題:一是村莊人居環境形勢嚴峻。村莊環境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多數村莊環境仍“臟亂差”。全國仍有40%的建制村沒有垃圾收集處理設施,78%的建制村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40%的畜禽養殖廢棄物未得到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38%的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未劃定保護區(或保護范圍),49%未規范設置警示標志,一些地方農村飲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隱患。
二是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嚴重。據統計,2014年底全國化肥施用量為5995.94萬噸,比2005年的4766.2萬噸增加了26%;農藥使用量為180.69萬噸,比2005年的145.99萬噸增加了24%;而化肥和農藥有效利用率不到40%,流失的化肥和農藥造成了水體和土壤污染。
三是流域農村非點源污染凸顯。有關研究表明,氮、磷等湖泊富營養化營養元素與流域點源、非點源排放密切相關,隨著點源治理水平的逐步提高,農村非點源污染的比重和危害正逐步增大,已成為多數流域水環境改善的制約瓶頸。據《2015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太湖、巢湖、滇池水質狀況分別為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其中,總磷是“三湖”共有的主要污染指標。流域內農村生活污染、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是導致湖泊水體總磷超標的主要因素,也是導致湖泊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
《規劃》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水污染防治思路,優先將“好水”和“差水”周邊的村莊納入《規劃》重點整治區域,堅持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原則,將“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地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地區和水質改善控制單元。其中,“好水”周邊村莊是指南水北調東線中線水源地及其輸水沿線,以及其他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涉及的村莊;“差水”周邊村莊是指“十三五”時期全國343個水質需改善控制單元范圍內的村莊。
“十三五”期間,《規劃》范圍涉及各省(區、市)的14萬個建制村。整治重點為“好水”和“差水”周邊的村莊,涉及1805個縣(市、區)12.82萬個建制村,約占全國整治任務的92%,整治建制村數量分布情況見圖1。“好水”周邊村莊涉及1132個縣(市、區)的8.15萬個建制村,約占全國整治任務的58%,見圖2。“差水”周邊村莊涉及673個縣(市、區)的4.67萬個建制村,約占全國整治任務的34%,見圖3。
2 促進水環境改善的建議
流域水環境污染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工業源、生活源和農業源等綜合治理。《規劃》是指導各地“十三五”期間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指導性文件,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促進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規劃》目標任務落地,結合農村環保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或方案要與《規劃》相銜接。各地編制規劃或方案時,要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非點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圍繞《規劃》確定的重點整治區域,結合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等農業非點源治理工作,協同推進流域農村非點源污染治理。
二是統籌縣域農村產業發展與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縣級人民政府作為農村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一方面要科學評估縣域農村有機垃圾、畜禽養殖糞便、農作物秸稈等產生量和空間分布情況,合理配置垃圾分類轉運處理設施、糞便資源化利用和治理設施、秸稈綜合利用設備和設施等;另一方面,要把脈縣域自然資源和地理區位優勢,以縣為單元,推廣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有機綠色循環農業,打造區域特色名優農產品。
三是創新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模式。探索更加靈活的措施鼓勵社會投資,鼓勵多種形式的項目捆綁招商。以縣(市、區)為單元,將全縣或鄉鎮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垃圾處理項目按行業統一捆綁招商;將新建城鎮污水或垃圾處理項目與鄉鎮生活污水或垃圾處理項目捆綁招商;鼓勵政府采用委托專業化污水或垃圾處理企業代建并統一委托運營的模式,實行專業化建設運營;各地在小城鎮綜合開發、土地開發、旅游開發、特色產業經營等項目招商中可將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項目一并捆綁。
四是強化農民在農村非點源治理中的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方便生產生活,與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和增收相結合。建立農村非點源治理自下而上的民主決策機制,推行項目規劃、建設、管理的“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實施機制。完善村務公開制度,推行項目公開、合同公開、投資額公開。結合生態農業建設、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土壤有機質提升獎勵政策等,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
農村環境治理改造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熱議的焦點,圍繞它的科研技術研究與實踐活動推廣也非常多。該文以目前比較嚴重的農村生產污水問題為例,首先闡釋了當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及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再提......
2018年5月30日至6月30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黑龍江省開展農業農村污染問題專項督察期間,發現黑龍江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管理混亂,在項目推進、過程監管工作中問題突出,沒有達到預期整治效......
海南省近日印發《海南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域覆蓋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將基本實現全覆蓋。《方案》要求,加快完成全覆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到2018年,全......
“糞便靠風干,污水靠蒸發”,曾經是姜堰農村環境污染的寫照,而今,這一現象已得到有效治理。自去年3月起,泰州市姜堰區委區政府從回應民生關注的高度出發,不斷加大畜禽糞便污染治理力度,多次開展動員、強力推進......
近期,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結合水質改善要求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將全國“好水”和“差水”周邊的村莊納入重點整治區域,把《水污染......
近期,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結合水質改善要求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將全國“好水”和“差水”周邊的村莊納入重點整治區域,把《水污染......
“加強新疆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至關重要,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重要一環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尤為重要。國家有關部委應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將新疆納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省區整體推進。”全國政協委員潘曉燕表示。潘曉燕介......
農村環境問題突出,成為很多地方不容忽視的一個客觀存在。為解決這一問題,從去年開始,河北省便開始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和治理的立法。在日前閉幕的河北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河北省鄉村環境保護和......
湖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湖南省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持續推進湘江保護和治理工作。《方案》提出了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二階段的7個主要目標:......
多年來,由于農村環境保護和治理缺乏有效法律法規保障等原因,河北省部分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突出。目前,這一難題有望從法律層面得到破解。記者日前從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獲悉,《河北省農村環境保護和治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