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隨著流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活動對水生態系統的影響愈加強烈,水質呈現惡化趨勢,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退化。因此有必要弄清生態系統的結構現狀,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提供支撐。大型底棲動物是淡水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生物類群,由于個體較大,壽命較長,活動范圍小,對環境條件變化反應靈敏,具有“水下哨兵”的功能。目前,針對巢湖流域大型底棲動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巢湖湖體,對流域內河流的關注較少。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張又、蔡永久等科研人員,對巢湖流域180個樣點(包括流域內147個河流樣點和33個巢湖樣點)開展研究。研究發現,巢湖流域底棲動物空間格局呈現圈層分布特征(圖1),180個采樣點可分為四個聚類組,最外層的生物多樣性最高,其特征種主要為蜉蝣目、毛翅目、雙翅目和腹足綱,清潔型物種所占比例較大。最內層的物種豐富度和生物多樣性均最低,其特征種主要為耐污的寡毛綱物種。底棲動物物種豐富度和生......閱讀全文
9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組織有關方面的專家,在合肥(巢湖)對院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仿生式水面藍藻富集清除設備(YZ2009 32)”研創的“大型仿生式水面藍藻清除設備”作了技術性能測試。 專家登上泊靠在合肥市巢湖水源廠西側的大型設備,對硬件結構作了逐一核查,隨即啟動設備對其清
本報訊 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近日在巢湖市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時說,巢湖的機遇好,勢頭好,前景更好。全市上下要齊心協力、團結拼搏,努力在搶抓機遇中實現更大作為,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取得更大成績,在安徽崛起中做出更大貢獻。 王金山指出,產業轉移是大勢所趨,皖江城市帶必將
濕地岸邊帶作為連接內陸水體與陸地生態系統的交界面,不僅是氮循環反應的“熱區”,亦是溫室氣體——氧化亞氮的高釋放區。前期大量研究表明濕地岸邊帶系統能夠有效攔截陸源污染和凈化水體,但其微觀機理仍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祝貴兵研究組通過構建針對各氮循環反應微生物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測序分析、
較之氣候水文平均態的緩慢變化,特大洪水引發的災害對人類社會影響更加顯著,而關注極端洪水、認識小概率事件需要更長時間序列。太湖洪水歷來受到關注,自早全新世到20世紀末,歷史和近現代都不乏特大洪水發生。文物考古與歷史文獻結合,成為了定量研究歷史極端洪水的重要證據。然而,刻錄洪水的文物對重建洪水序列也
藍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進而參與調控生物圈的碳氮循環。然而,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藍藻的過度繁殖導致水華,帶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在中國的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中,每年都發生嚴重的水華污染,目前仍然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控制巢湖藍藻水華的爆發。噬藻體是一種特異性侵染藍藻的病毒,能
藍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進而參與調控生物圈的碳氮循環。然而,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藍藻的過度繁殖導致水華,帶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在中國的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中,每年都發生嚴重的水華污染,目前仍然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控制巢湖藍藻水華的爆發。噬藻體是一種特異性侵染藍藻的病毒,
中國農業部6日表示,將與浙江省共同推進浙江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省建設,并將在全國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這些年來,中國化肥、農藥用量相當大,生產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化肥、農藥的利用率比世界發達國家卻低15%到20%左右,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周叢照研究組與法國科研中心張承才研究組合作研究了藍藻(亦稱藍細菌)中控制氮代謝和異形胞分化的全局性轉錄因子NtcA被激活的結構生物學機理,有關工作發表在7月13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淡水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種資源與藻類毒理學學科組博士生戴國飛在導師宋立榮、甘南琴的指導下,發明了一種凝膠離子材料用于去除水體中微囊藻毒素,并可用于飲用水的毒素凈化。 將離子固定到無毒廉價的凝膠表面,離子和水體中的毒素會發生快速的絡合反應。由于微囊藻毒素比較特性的結構(環狀七
日前,國家重大水專項“巢湖水污染治理與富營養化綜合控制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針對巢湖東部水源區水質改善,研發與集成了周邊污染源的系統控制、不同類型入湖河流水質改善及其河流生境修復以及多項湖內水質改善技術,取得了重要的標志性成果,達到了削減入湖污染負荷、改善水源地水質的目標。 為
人民網北京6月4日專電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07年中國環境狀況。他說,2007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采取綜合措施推進污染減排,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實現雙下降,污染防治由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環保歷史性轉變邁出堅實步伐。 一
北京2月19日,在今天召開的“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啟動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代表科技部參加會議。他強調,水專項是我國首次推出以科技創新為先導,旨在為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提供全面技術支撐的重大專項。“我們將把加快組織重大專項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我國經濟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應用等離子體研究室陳長倫課題組研究了二維MXene材料在水環境中的膠體行為,取得了創新成果,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環境類期刊《環境科學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二維MXene
自2007年以來,滸苔已連續進犯青島。“到青島看草原”已經成了當地一句戲謔。“海上草原”是海水中一種大型綠藻滸苔高度聚集而引發的生態“奇觀”。這些個體呈管狀中空結構的單層細胞藻類,最短幾十厘米,最長2米,無數的個體纏繞著、簇擁著,在風海流的作用下,源源不斷地涌向近海岸邊,吞噬著美麗的海岸線。滸苔
十一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2019年12月25日印發,自2020年3月24日起實施。 《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 91.1-2019);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等)安裝技術規范》(HJ 353-2019);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等)驗收技術規范
置身其中,仿若回到史前。一塊塊久經風霜的化石原石,在他們的手中逐漸被還原出定格時的模樣。 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的古生物化石修復室里,古生物化石修復師黃發忠正在對一塊從安徽巢湖地區發掘的“魚龍化石”進行修復。顯微鏡下,氣動風刻筆精密的筆尖高速振動,與圍巖碰撞發出吱吱聲,部分魚龍骨骼已清晰可見。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13個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見面,回答大家的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人類在發展中,特別
2009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1月12日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 2009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12日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他強調,新的一年,全國環保系統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準確把握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董旭輝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選擇了16個典型湖泊,利用古湖沼技術展開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的碳埋藏的時空變化特征研究。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湖泊碳埋藏量隨著湖泊面積的增大呈對數遞減趨勢,淺水湖群埋藏效率為同流域土壤的3.4倍。 以上研究結論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積與環境演化研究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概述 合肥某釀造有限公司以豆餅、麩皮、糯米為原料,年產醬油、醋、干醬等調味品和醬制品5000t。其廢水主要來源于醬油包裝工段漏損液、少量釀造殘液、醬制品刷罐水和釀造車間地面沖洗水(主要為地面散鹽沖洗水)。廢水量為60t/d,具體水質情況為CODcr:1200~1500mg/L;BOD:800~10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上午,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即通俗所說的“水十條”。 “通知”內容顯示,今后,國家將加強包括飲用水、地下水、湖泊流域水以及排放污水等水體的全面監測。全文內容如下: 附: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
9月2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司長,向大家介紹我國自然生態保護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新聞發布會由劉友賓主持。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
張德江委員長在報告中指出 通過完善法律制度加強環境監管 本報盤點發現—— 28省份今年提環保立法 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選輝 實習生 賈立平 王晶 邱冬勇)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上午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未來一年的立法規劃引起了廣泛關注。 張德江表示,要通過完善法律
周生賢 人類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發展于自然。自人類出現以后,生物與環境、人與自然就緊密聯系在一起。生物是在與環境的對立統一中存在的,而存在決定意識,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環境問題是不合理的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增長模式的產物,根本上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矛盾沖突,究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
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推進大會暨部省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推進大會暨部省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今日在京舉行。水專項領導小組組長、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主持部省簽約儀式并講話。他強調,要堅持既定目標、多出成果、協同創新、強化管理,把水專項打造成民生工
隨著國家對環境質量改善的重視,構建面向精準化、信息化的環境管理技術體系就成為了當務之急。當前我國亟待構建面向以水生態健康、排污許可、流域一體化為核心的現代水環境管理技術體系,支撐我國水環境管理模式的戰略轉型。 水專項“十三五”項目中流域水質目標管理技術體系集成研究項目(2017ZX07301)
“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3月7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展覽重點介紹了“十一五”期間落實《科技規劃綱要》、實施國家科技計劃的成果,其中“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的成果展覽尤為突出。在展覽期間,記者就“十一五”水專項取得的成果和“十二五”水專項要實現的目標及主要任務采訪了水專項第一行
4月16日上午,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在北京正式揭牌。圖片來源:新華網 李干杰任黨組書記、部長。新部門生態環境監管職能強化,監管領域拓展,對建設美麗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生態環境部今年將進行11大工作,八大環保檢查專項行動!垂直改革等4大環保領域改革,統一執法人員著裝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