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談能源結構:煤炭革命,現在還不是時候!
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順應世界能源發展大勢,我國能源發展圍繞“四個革命、一個合作”,不斷推動能源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正在探索一條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我國能源發展的基調已定,目前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發展中的矛盾?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 去煤化”還不到時候 中國能源報:目前我國能源供給概況是怎樣的? 武強:目前我國可以進行商業性大規模開發供給的一次性能源中,除煤炭外還有五大類:天然氣、原油、核電、水電、新能源。 根據2016年數據,我國傳統天然氣產量1371億立方米,折合標煤大約1.8億噸,進口量721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到34.5%;石油產量近2億噸,相當于2.8億噸標煤,對外依存度高達65.5%;核電裝機容量約3300萬千瓦,發電量約2100億度,折合標煤0.26億噸,核電所用的放射性鈾資源對外依賴度高達85%; 水電裝機容量理論上可以發展到7億千瓦,但技術上合理、經濟......閱讀全文
未來能源格局:煤炭革命非革煤炭命
當今中國,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發展綠色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社會追求的一種時尚。然而去年10月,在韓國大邱召開的第22屆世界能源大會的報告中卻有這樣一段話:“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能源構成的基礎,煤炭仍將長期發揮重要作用。”這段話告訴我們,盡管新能源得到很大發展,但世界能
煤炭消費不斷上升 煤炭或成全球首要能源來源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8日發表《煤炭市場中期報告》稱,在新興市場巨大需求推動下,煤炭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有可能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取代石油,成為全球能源的首要來源。 報告說,到2017年,煤炭消費量可達43.2億噸油當量,接近石油消費量的44億噸油當量。國際能源署
清潔煤炭能源相關政策將出臺
據悉,能源局正在進一步研究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將盡快制定出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關于穩步推進天然氣產業化示范指導意見》、《關于穩步推進煤制油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 有關能源專家認為,由于我國中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格局很難發生根本改變,因此為了實現低碳經濟,除要在新能源應用與節能
日本不要“綠色能源”要煤炭
日本正追隨中國的腳步,朝著在不遠的將來以煤炭供電的目標一路前進。 上周五,日本政府公布一項新的能源計劃,打算在國內外(最有可能瞄準的是中國)的能源計劃中提高煤炭的使用量。 這項新的能源計劃將煤炭指定為一種重要的長期發電能源,與此同時,因未將較昂貴的“綠色能源”列入計劃而引發關注。這項
清潔煤炭能源相關政策將出臺
據悉,能源局正在進一步研究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將盡快制定出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關于穩步推進天然氣產業化示范指導意見》、《關于穩步推進煤制油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 有關能源專家認為,由于我國中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格局很難發生根本改變,因此為了實現低碳經濟,除要在新能源應用與節能
德國煤炭復興推動其能源轉換
德國科隆2200兆瓦燃煤電廠正式運營,這將有助于其從核電到可再生能源的過渡。 據彭博社報道,就能源安全來看,德國煤炭比天然氣廉價,同時比風能和太陽能更可靠,因此,煤炭將作為德國新能源的一部分。 去年,德國總理默克爾政府決定,到2022年,其將關閉17個核電站。 隨著日益惡化的經
美能源部長首亮相示好煤炭
“別向煤炭宣戰。”美國新任能源部長莫尼茲8月1日在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舉行的早餐會上明確表示,“能源部將繼續維護煤炭在美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將其視為對奧巴馬向煤炭宣戰政策的有力對抗。 《華盛頓時報》也撰文稱,如果不久前,奧巴馬正式向煤炭宣戰,那么莫尼茲則為
能源局稱煤炭分散是污染元兇
在4月2日召開的2014電力規劃發展論壇上,國家電網相關負責人并未回避近期爭議不斷的特高壓線路建設問題,而是披露了“五縱五橫”27條特高壓線路的最新規劃進展。據稱,此舉可以更好實現從西部向東中部地區送電。 “煤炭分散化利用或是造成PM2.5污染的元兇。”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何永健昨天表示,煤
能源局:能源監管計劃拓展到煤炭油氣等領域
國家能源局周一發布《能源監管行動計劃(2014-2018年)》,明確了未來五年能源監管的目標、重點任務和相關措施,確保放權與監管齊頭并進,調控和監管同步加強,服務能源行業科學發展。 能源監管行動計劃(2014-2018年)》(下稱《計劃》)拓展了監管范圍,從機構重組前的電力監管拓展到了油氣、煤
國際能源署稱煤炭或成全球首要能源來源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8日發表《煤炭市場中期報告》稱,在新興市場巨大需求推動下,煤炭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有可能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取代石油,成為全球能源的首要來源。 報告說,到2017年,煤炭消費量可達43.2億噸油當量,接近石油消費量的44億噸油當量。國際能源署執行干事瑪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