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近日捕捉到了一種紫外線光,其極有可能就是來自于太陽系邊緣的、一種天文學家長期苦苦尋覓的“氫墻”。通過這項開創性的探索,我們或將真正揭曉太陽系形成的謎團。 “新視野”號探測器投資達7億美元,于2006年發射升空,設定目標是對冥王星、冥衛一及位于柯伊伯帶(地處太陽系“邊疆”,是海王星軌道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的小行星群進行探索。 這是人類目前發射過的速度最快的太空設備,曾于2015年7月14日歷史性飛越冥王星,并發回了有史以來最清晰的照片,成為首個探測這顆遙遠矮行星的人類探測器。去年,這艘探測器已經經歷連續變軌,調整航向并繼續觀察位于柯伊伯帶的數十個天體。 此次,美國西南研究院(SwRI)的太空科學家蘭迪·格拉德斯頓及其同事報告稱,“新視野”號探測器捕捉到了一種紫外線光,很有可能就是來自于太陽系邊緣的“氫墻”。天文學界認為,太陽系邊緣有著......閱讀全文
2006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近日捕捉到了一種紫外線光,其極有可能就是來自于太陽系邊緣的、一種天文學家長期苦苦尋覓的“氫墻”。通過這項開創性的探索,我們或將真正揭曉太陽系形成的謎團。 “新視野”號探測器投資達7億美元,于2006年發
美國 深空探測異彩紛呈,宇宙探索發現不斷 本報駐美國記者 劉海英 2018年,“好奇號”“朱諾號”“卡西尼號”“新視野”號等探測器持續提供著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帶天體的相關數據。“旅行者2號”朝星際空間進發;OSIRIS-Rex抵達小行星貝努;“黎明”號完成了探測任務,將在谷神星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