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糞便的揮發物氨是導致霧霾的罪魁禍首?
霧霾的成分,以及它們在大氣中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個謎。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霧霾成分中大約3/4是硝酸銨,其中的氨通常來自使用氨基液體肥料的農場或產生大量動物糞便的農場,該文章近日發表在Science上。 普林斯頓大學的環境工程師Mark Zondlo說:“氨是可怕的,它確實是大氣中最糟糕的氣體之一。” 氨一旦進入大氣層,就會與其他化合物結合,產生直徑小于2.5微米的微小顆粒,高濃度的氨似乎在加劇霧霾,而這些微小顆粒滯留在人體肺部和血液中,會導致疾病或過早死亡。 長久以來,人類對這種無色、氣味刺鼻的氣體在致命的空氣污染中所扮演的角色知之甚少。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因為追蹤它是出了名的困難。因為氨氣總是急切地與其他化合物結合,導致這種氣體的壽命很短,監測儀器很難捕捉到它們。 事情并未因此戛然而止。近年來,霧霾導致美國鹽城湖地區居民肺炎和哮喘發作的問題日益嚴重,學校暫停戶外休息,甚至健康的居民都抱怨喉嚨發癢和咳嗽,有越來越大......閱讀全文
化肥、糞便的揮發物氨是導致霧霾的罪魁禍首?
霧霾的成分,以及它們在大氣中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個謎。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霧霾成分中大約3/4是硝酸銨,其中的氨通常來自使用氨基液體肥料的農場或產生大量動物糞便的農場,該文章近日發表在Science上。 普林斯頓大學的環境工程師Mark Zondlo說:“氨是可怕的,它確實是大氣中最糟糕的氣體之
化肥、糞便的揮發物氨是導致霧霾的罪魁禍首?
霧霾的成分,以及它們在大氣中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個謎。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霧霾成分中大約3/4是硝酸銨,其中的氨通常來自使用氨基液體肥料的農場或產生大量動物糞便的農場,該文章近日發表在Science上。 普林斯頓大學的環境工程師Mark Zondlo說:“氨是可怕的,它確實是大氣中最糟糕的氣體
土壤氨氮濃度與霧霾形成的關系
中國霧霾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其形成機制既具普遍性,又具特殊性。本文通過數理分析和實證驗證手段,剖析中國霧霾形成機制普遍性是傳統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為凝結核生成霧霾;特殊性是中國霧霾形成速度和擴散快、凝結核體積(直徑)跳躍式和突發性增長,均與區域微
坊間盛傳霧霾“真兇”到底“長啥樣”
回放:12月的此輪霧霾之殤,范圍大、濃度高、持續久。伴隨滾滾而來的灰霾,是坊間關于此次霧霾成因的各種推測,各方段子“你方唱罷我登場”。除網絡上盛傳的北京此次霧霾之所以達到紅色預警級別,全“仰仗”空氣中含有的硫酸銨成分外,也有人推測氨污染或許是此次PM2.5指數爆表的幕后推手。 疑問: 硫酸
從科學的角度了解霧霾、解析霧霾
生活在北方城市的人們近三年普遍感受到,霧霾的發生頻率在不斷增加,特別是2013年和2014年, 霧霾發生的次數之頻繁,持續時間之長,污染程度之重都創下了記錄,2013年1月北京發生了 PM2.5污染歷史峰值,2014年1月發生了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污染期,即便是在理論上不會出現霧霾的春夏兩季
北京霧霾今逐漸消散 周四霧霾可能再來
又一個周末在霧霾里度過,今天終于迎來好消息,一股從東北方向趕來的冷空氣將在午后抵達京城。市氣象臺預計,今天午后起,在弱的偏東風的作用下,霧霾將逐漸消散,但想徹底轉好,還要等到夜里隨著風力的加大,將霧霾“驅逐出境”。明后天,京城將擁有兩天好空氣。 昨天白天,北京大氣能見度進一步轉差,整個天空都灰
專家解讀近期霧霾原因 多因素疊加致接連霧霾
秋冬季節是我國霧霾污染高發季節,10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接連發生大面積的霧霾污染,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持續處于重度污染以上級別。 針對這一情況,10月25日,環境保護部在北京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重污染過程專家解讀座談會。 會上,來自中國環境監測總
穹頂之下,不止霧霾
看完柴靜的霧霾報告,你可以看看這個: 本文摘自《無癌的世界》一書,作者是一位美國醫生,她的職業和癌癥密切相關。寫作本書,她的出發點和柴靜一樣,因為她也飽受來自親友患癌的切膚之痛。無論你是一個健康人,還是正飽受著癌癥的煎熬,以下問題的回答是你必須知道的真相! 除了霧霾,還有什么致癌物? 環境
“黃蜂”發飆,吹散霧霾
昨天,網上一個關于霧霾的傳言不脛而走:那團籠罩京津冀上空數日的重霧霾,被冷空氣吹往南方,今天會飄到浙江。消息說得有理有據,說霧霾昨天到達上海,今天正式影響杭州。這讓很多人心有余悸,去年秋冬季浙北曾連續遭遇數次重霧霾,至今讓人印象深刻。而今年才入秋,恐怖的霧霾就要迫不及待殺過來了嗎? 今天杭
霧霾來襲 原因何在
●12月18日,我國中東部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日均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個,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共53個。多地空氣質量指數小時值“爆表” ●19—21日不利氣象條件持續,污染物擴散條件極端不利,重污染天氣影響范圍和污染程度呈逐步上升趨勢。22日,隨著冷空氣南下,污染情況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