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熱通量不同時間尺度的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內陸水體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4%,盡管面積比例不大,其能量收支過程卻對區域及全球氣候產生重要的影響。湖泊水體不同于陸地下墊面,其具有反照率低、熱容量大和粗糙度小的特征,使得潛熱通量增大而感熱通量減小,因此改變局地的能量收支和水量循環過程,進而影響區域氣候變化。受水位變化的影響,大型季節性湖泊下墊面在濕地和水體之間轉換,這一變化使得湖泊水熱通量特征更加復雜,然而目前仍缺乏對復雜下墊面的湖泊水熱通量特征及其調控機制的認識,以及大型湖泊水體能量收支變化對區域氣候影響的研究。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41430855)和面上基金(41471022)等的聯合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劉元波團隊趙曉松等,基于鄱陽湖高塔通量觀測數據,深入揭示了大型季節性湖泊水熱通量受水位波動影響的變化規律及其調控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和Journal of ......閱讀全文
湖泊水熱通量不同時間尺度的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內陸水體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4%,盡管面積比例不大,其能量收支過程卻對區域及全球氣候產生重要的影響。湖泊水體不同于陸地下墊面,其具有反照率低、熱容量大和粗糙度小的特征,使得潛熱通量增大而感熱通量減小,因此改變局地的能量收支和水量循環過程,進而影響區域氣候變化。受水位變化的影響,大型季節性湖泊下墊
中科院南京地湖所揭示湖泊水熱通量變化規律及調控機制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劉元波團隊,基于鄱陽湖高塔通量觀測數據,深入揭示了大型季節性湖泊水熱通量受水位波動影響的變化規律及其調控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農業和林業氣象學》和《地球物理研究—大氣》上。 內陸水體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4%,盡管面積比例不大,其能量收支過程卻對區域及全球
熱通量對消防服外層織物熱防護性能的影響
? ?消防服外層織物的性能對消防員的生命安全至關重要,而影響外層織物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其熱防護性能和機械性能,因此有必要對這兩方面性能進行分析。? ? 下面,我們一起先來看看熱通量對消防服外層織物熱防護性能的影響:? ? ?熱通量包括對流熱源和輻射熱源,主要是用來模擬火場的環境。一些學者就熱通量對織物
熱通量傳感器熱分析儀的應用原理
一、概述眾所周知,熱電偶作為常用的一種測溫儀。它是通過測量過程中,冷端與熱端形成溫差確定。該熱感應測溫儀------熱通量傳感器,是數個熱電偶串聯起來的熱電堆,以熱電堆溫度差勢來感應分析熱流。目前,在新材料研制上,一般它安裝測量只可在材料表面進行,而直接將熱通量傳感器埋入爐壁內部,獲取內部測試數據則
城市地表熱環境值得研究
低碳、綠色、生態與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城市規劃以及生態調控理念的創新。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973”項目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匡文慧等基于同步觀測的紅外測溫儀、紅外熱像儀、Landsat TM、MODIS遙感反演的地表溫度以及地表輻射熱通量觀測數據,刻畫了城鄉之
土壤水分儀研究小麥生長中土壤水勢的相對變化規律
小麥生長需要足夠的水分,而土壤水勢又會對土壤中水分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分析小麥土壤水分的時候就要依據土壤水勢的變化規律,我們用土壤水分儀來進行測量各個地區的土壤水分含量,匯總統計來分析土壤水分的相對變化規律。 土壤水勢相對而言變化較為平穩。這在一定程度體現了土壤水分的運動對界面的作用的放
地理資源所揭示城市地表熱環境生態調控機制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71408)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基于紅外測溫儀、紅外熱像儀觀測的地表溫度、地表輻射熱通量觀測數據和同步觀測驗證的Landsat TM定量遙感反演數據,揭示了等級尺度城市地表結構熱環境生態調控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地球物理學研究雜志》。研究
了解用于氣象監測的光學微波閃爍儀系統
光學微波閃爍儀系統——諸如Kipp & Zonen的LAS MkII或X-LAS MkII閃爍儀——可與微波閃爍儀輕松組合,以直接測量大面積區域內的平均感熱通量和潛熱通量(蒸散量)。 發射機投射一道160GHz的輻射束,接收機的孔徑直徑為300mm。兩者的工作電源均為12 VDC(交流電源
青藏高原所估算珠峰地區復雜地表區域能量通量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馬耀明課題組(韓存博博士生為第一作者)利用高分辨率的ASTER衛星遙感數據和珠峰站的地面觀測數據,校正了地形對地表反照率和向下短波輻射的影響,估算了珠峰地區的地表特征參數(地表反照率、地表溫度和NDVI)和地表通量(凈輻射通量、土壤熱通量、感熱通
大氣所揭示東亞冬季風對南海海溫季節內變化的影響
季節內振蕩是熱帶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區氣候變異的一個重要部分。南海是季節內振蕩影響華南和中印半島地區的一個重要路徑。以前有關南海地區海面溫度季節內變化的研究主要關注夏季,而對冬季南海地區海面溫度季節內變化的研究很少。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仁廣和博士生陳樟的研究指出,南海是北半球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