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長征五號B火箭將轉入試樣研制階段。該型火箭將在我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首飛,并將承擔空間站艙段發射任務。 在該集團有關部門當日與一院聯合組織召開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初樣轉試樣階段評審會上,評審委員會在聽取《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初樣研制總結報告》和質量監理報告后認為: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初樣設計正確,工藝穩定,驗證充分,接口協調,主要技術指標滿足工程總體要求,試樣技術狀態已確定,可以轉入試樣研制階段。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該火箭采用無毒低污染推進劑,總長53.7米,芯級直徑5米,助推器直徑3.35米;火箭采用一級半構型,起飛重量837.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于22噸。 根據今年9月26日召開的載人航天工程應用成果情況介紹會發布的消息,我國空間站工程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實施。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試驗核心艙......閱讀全文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保華29日在京透露,長征五號遙三火箭計劃在2019年7月中下旬完成復飛,遙四火箭將于年底發射嫦娥五號。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當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繼2018年成功書寫37次宇航發射紀錄后,該集團將繼續開啟“30+”模式,計劃2019年實施30余次宇航發射,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日消息,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至202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預計將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元旦節日期間,工程各系統參研參試人員依然忙碌在一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長征二號
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未來空間站階段,中國愿意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提供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的機會,國外航天員將有望登上中國的空間站。 周建平是在北京召開的載人航天技術國際研討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的。由聯合國外空司和中國載人航
嫦娥四號翩然落月,長征五號火箭一飛沖天,“雪龍2”號勇闖南極……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國科技創新精彩紛呈。新的一年,我國科技領域有何看點?哪些新技術、新產品可能走進生活? 瞄準深空、深海,一系列重大項目探索未知 2019年12月27日,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伴隨長征五號遙三火箭成功將實踐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航天飛行力學和火箭彈道軌跡設計專家余夢倫做客新浪網“嫦娥工程系列訪談”。他介紹說長三甲火箭具有:運載能力大;過往發射100%成功,飛行可靠性強;適應性強三大優點,也因此被選擇發射“嫦娥一號”衛星。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歡迎余院士來到新浪網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航天捷報頻傳——長征五號B、長征八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驚艷亮相,嫦娥五號奔月取土任務成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閃耀開通,“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邁出堅定步伐。 新的一年里,中國航天依然好戲連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近日表示,20
1月11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擬服務于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 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曾發布消息,未來我國重型運載火箭二級擬采用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與長征五號系列火箭芯一級氫氧發動機采用的燃氣發生器循環方式相比,補燃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記者11月29日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京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空間技術論壇上了解到,2020年前后,我國將建成和運營載人空間站,作為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試驗的重要基地。 據了解,載人空間站工程包括航天員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空間站系統、運載火箭系統、載人飛船系統、貨運飛船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防科工局綜合司兩部門印發《軍用技術轉民用推廣目錄(2018年度)》的通知。 原文如下: 教育部、中科院辦公廳,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國防科工辦),各軍工集團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部屬各高校,部屬相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