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8)》發布暨新時代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召開。 《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是科技部自2013年以來建立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每年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戰略咨詢院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聯合發布。 此次發布的《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8)》顯示,經過30年建設,國家高新區已圓滿完成初始設定的“示范、引領、帶動、輻射”的目標使命,成為踐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力軍和主陣地。2017年,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達到95171.4億元,占當年我國GDP比重的11.5%,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總指數升勢強勁,尤其是創新創業環境指數加速上揚,創業投資進一步活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上新臺階,體現了高新區引領創新經濟生態發展的新時代特點。今年是國家高新區設立30周年,此次報告還增加了對國家高新區建設30年的總結評價內容......閱讀全文
2013年3月1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十二五”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建設規劃》。該規劃中提到,“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試點建設15-20個國家重大創新基地。而且,我國將圍繞五個層面部署建設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具體包括光電技術、機械制造、智能制造、計量科學等領域。科技部 國
科技部于2013年1月28日印發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具體內容如下:科技部關于印發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國科發高[2013]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從科技部網站獲悉,近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推進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向統籌規劃、系統布局、分類管理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體系建設轉變,推進科技基礎
科技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32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發展改革委、財務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
【導讀】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格局中,我國的創新能力位居幾何?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3》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穩步上升,繼續領跑金磚國家;知識創造能力不斷提高,創新環境日益改善;主要指標表現突出,發展態勢長期向好;“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關鍵指標進展良好;企業創新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就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了精辟論述,強調指出: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順應時代特征、事關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選擇,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黃祖洽葉銘漢秦伯益朱清時張信剛張杰吳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韓水法章啟群熊丙奇 王長樂 10月31日,以“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議題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舉行,來自全國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針對創新與人才培養領域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美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
第五篇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構建支撐科技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服務網絡,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增強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第十五章 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以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和促進創新創業為導向,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的專業化、網絡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水
在即將全面實施的國家創新調查中,選用什么指標才能準確刻畫創新能力?12月15日,監測和評價12個領域創新能力的指標體系,率先完成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這標志著,用于監測和評價國家、區域、企業和生物技術產業創新能力的標準初步確立。 “指標體系是建立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的重要基礎。指標體系上網征求意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國家與地區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創新能力的高低成為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很多國家將創新作為其發展的基本戰略,并制定了各類政策以促進國家創新能力的提升。 根據國家創新體系的相關理論,政府、企業、高等教育系統是提高國家創新能力的最為重要的
12月2日,《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3》正式對外發布。與2012年相比,2013年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的總體格局略有變動,但是前7名地區的排名穩定,沒有變化,依次是江蘇、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和天津。 據該報告課題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柳卸林介紹,2001年至2013
什么樣算是創新型國家? 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2》,為監測創新型國家進程構建了一個“數測”模型。 令人振奮的是,報告顯示,與美國、日本、韓國和以色列4國類似,“十一五”期間,中國國家創新能力處在一個“超常規”躍升的上行軌道。 培育創新能力的“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高新區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歷經近30年的建設,國家高新區已步入“三次創業”階段。作為中國創新密集區域的典型代表和國家創新系統的核心中樞,其發展歷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最近公布的中國城市人口平均薪酬統計結果顯示,北京6906元,上海6378元,杭州5389元,深圳5199元,廣州4811元,成都4600元……這份薪酬顯示各區域勞動力的價值,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證實了相關地區的創新能力。圖片來源于網絡 連續19年跟蹤調查區域創新能力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創業研
2019年是水泥業收獲頗豐的一年。需求維持高增長,價格持續攀升,盈利水平不斷提升,行業整體向著高質量方向發展。這樣的成績,得益于“十三五”期間,我國水泥業加大創新力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行業效益穩步增長。但需要看到的是,水泥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尤為迫切——圖片來源于
■ 到202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是我國科技創新“三步走”戰略目標,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的歷史宣示,體現了強大的道路自信和時代擔當。 ■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優勢
“兩院”院士大會于6月23日召開 分別修改《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工程院章程》 中國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 “兩院”6月22日聯合舉行媒體吹風會稱,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將分別有536位院士和6位
基礎研究作為科學之本、技術之源,是科技進步的先導,是自主創新的源泉。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只有以深入的基礎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發展的后勁。”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以科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7月6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
科學技術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福祉。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具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習近平同志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現“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宏偉目標,為新時期我國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戰略任務和著力點,賦予科技界新的歷史使命。 一、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實現全面建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李培根 自主創新已經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基本國策之一,今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必須有賴于自主創新。 應該承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有了極大提高,在一些高技術領域取得了可喜的創新性成就。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
科學技術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福祉。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具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習近平同志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
25日,《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4》正式對外發布,與2013年相比,2014年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總體格局略有變動,但前9名地區排名穩定,依次是江蘇、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天津、重慶和安徽,湖北由去年的第12名上升至第10名。 報告顯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甘肅,由2013年的第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計算中心官網公布了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在各方擇優推薦基礎上,經專家綜合評議及公示,最終確定845個項目為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 一、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273個)
繼2009年首次躍居全國首位之后,江蘇區域創新能力在2010年保持了第一的位置,依舊是全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這是記者從12月23日公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0》了解到的。 報告顯示,與2009年相比,2010年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的總體格局略有變動,但是前7位地區的排名十分
科技部關于印發《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規〔2020〕352號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人民政府: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持續有序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按照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要求,科技部會同你們共同編制了《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