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自然—植物》在線發表了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施季森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再次證明生物學教科書上關于木蘭類植物“古老身份”的論斷——以鵝掌楸為代表的木蘭類植物的確形成于單、雙子葉植物分化之前。該研究首次完成了木蘭類物種中國鵝掌楸的基因組組裝,從全基因組水平解析了被子植物的系統演化,確定了木蘭類植物在被子植物中的演化地位。 木蘭類植物是核心被子植物中較早演化出來的一支,其基因組信息對于理解被子植物的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長期以來,學術界關于木蘭類植物、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之間的演化關系,爭論不休。 研究團隊首次基于全基因組研究,從分子水平揭示了鵝掌楸為代表的木蘭類植物形成于單、雙子葉植物分化之前。這為植物演化關系提供了新的重要證據。 研究人員還對東亞—東部北美洲際間斷分布的中國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的群體演化、種內多樣性和種間遺傳分化模式等進行了全基因組水平的研究。結果顯示,與北美鵝掌楸相比,分布于中國的鵝掌楸具......閱讀全文
研究顯示,全球樹木正在經歷一次快速生長,并且正吸收數十億噸溫室氣體。這意味著樹木正在削弱全球變暖。 紅杉樹能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圖片來源: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美國切薩皮克灣西面的一片森林中,Geoffrey Parker用卷尺測量了一棵鵝掌楸幼苗的
7月12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處獲悉,該所“一種厚樸生物堿的用途”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厚樸資源分布廣而豐富,含有較多的能抑制a-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生物堿。成都生物所科研人員采用提取、吸附和洗脫的方法獲得厚樸生物堿,該堿是包含木蘭花堿、鵝掌楸堿、蕃荔枝堿、羅默堿和Lysicamine
100萬噸紙漿項目落戶湖北黃岡、咸寧兩地,引發民間持續經年的毀林舉報,而昔日用于山地壘肥手段的煉山手段,更被懷疑用來作為摧毀原生林的快捷手段。 “煉山”、砍樹、剃光頭 要是天晴,雇工汪緒平多半就在山坡上挖樹坑。兩個月前,這里,紅安縣七里坪鎮七家畈村,還是
近日,科技部農村司在京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863計劃“林木花卉轉基因育種研究”項目驗收會。圖片來源于網絡 項目以我國廣泛推廣栽培的楊樹、樺樹、落葉松、桉樹、鵝掌楸和重要花卉品種為改良對象,綜合利用功能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細胞工程及多基因聚合育種等方法,分離和鑒定了一批與林木和花卉重要經濟
泛素化修飾是細胞常用的標簽,被貼上該標簽的蛋白質將在蛋白酶體降解,而蛋白質修飾、降解的異常往往會導致腫瘤等疾病的發生。許多在細胞分化、增殖、凋亡、遷移、代謝等重要生理活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蛋白質是由SCF復合物調控其泛素化修飾與降解的。SCF復合物由Skp1、Cullin 1及含有F-盒結構的泛素
去年年底,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江蘇省的3所地方院校——南京林業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均有學科被評為A+等級。 其中,南京林業大學的林業工程、林學,南京醫科大學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大氣科學學科均獲評A+等級。 有教育
遼寧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位于盤錦市和錦州凌海市境內,具有獨特的濕地生態景觀,有鳥類近300種,尤其是8萬公頃蘆葦沼澤,在養育野生動物、涵養水源、防洪泄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督查發現,該保護區仍有2752口生產油井,其中813口位于核心區和緩沖區,2017年計劃退出63口,實際僅退出
炎炎夏日,天朗氣清,很多城市已然沒有了霧霾侵襲時的焦灼,但霧霾污染依然嚴峻,有效調控和消除PM2.5等顆粒物是我國日前呼聲最高、最亟待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余新曉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18.4%。森林作為生態系統的主體,在
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做好2013年農村領域備選項目公開征集工作,按照科技部關于《農村領域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暫行辦法》,制定本指南。 一、推薦領域與方向 專題1:生物種業 (一)研究方向:超級稻新品
2月18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近3年來湖北省法院關于環境資源保護的相關情況,并公布了十大典型案例。 根據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環境資源刑事、民事案件2036件,審結 2012件。其中,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