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近日在人民日報刊文指出:“積極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污染防治攻堅戰,制定實施支持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環境政策舉措。”對民營企業,參與污染防治攻堅戰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為支持民營企業綠色發展,應制定哪些環境政策舉措?我們組織了相關討論。圖片來源于網絡 民營企業污染防治難在哪兒?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進。一系列重要的環境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相繼出臺,《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進一步增強了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職責,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制度有效推動了地方黨委和政府環境監管責任的落實。 然而,......閱讀全文
6月22日,由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遼寧省科學技術廳、遼寧省教育廳聯合主辦,沈陽建筑大學承辦的遼寧省“民營企業高校院所行”暨沈陽建筑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隆重舉行。遼寧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大南出席對接會并致辭。40余位沈陽建筑大學專家,200余家建筑領域民營企業、30余家科技中介和金融機構代
回顧完陣痛的2018年,讓我們著眼今年。作為環保業發展遭遇挫傷后,反思與前進的第一個年頭,前路該走向何方,并沒有經驗可循。 環保業估值兜兜轉轉回到了起點。但與2015年不同的是,目前市場低端產業結構已然成型,工程承包和資質壁壘較低的行業利潤空間很低。如果強行插入競爭,也只是資本間的較量,與環保
近日,工控網一篇題為“再見了,共和國儀表”的短文,在行業及行業相關領域引起軒然大波,文章的作者在沒有實際行業數據支持,也沒有對行業發展狀況基本了解和全面掌握的情況下,憑著主觀臆斷和猜測,攻擊和抹黑國內知名企業,否定我國儀器儀表行業來之不易的發展業績,打擊一大片為本土儀器儀表行業嘔心瀝血的業界從業
●污染治理正在從局部向全面、從單一到復合、從粗放到精細的轉變過程中,這同樣是一個技術回歸的過程,即技術、人才、專業化水平贏得充分重視。技術會在市場競爭、企業比拼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有多少企業擁有原創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儲備,在人才、專業化管理水平、信息化等新技術應用方面真正下功夫
中國首次面向各類投資主體的頁巖氣探礦權招標由國土資源部日前在北京開標。與去年第一輪4個區塊只收到9套招標文件相比,此輪招標中企業參與熱情格外高漲。截至10月25日,國土資源部共收到了83家企業的152套合格投標文件。此輪中國頁巖氣探礦權招標,包括20個區塊,分布在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
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關心高校畢業生就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舉做好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李克強總理也多次專題部署。2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舉行了專題發布會,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介紹了促進高校畢
“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緩解。”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兩會期間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如何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也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之一。記者注意到,有多位石油和化工代表委員建議解決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其實,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并非近兩年出現
最近,2019年的院士增選工作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目前已有的候選人名單中出現了至少7位民企科學家,更是成為諸多媒體關注的熱點。 去年年底,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曾公開表示,將積極吸納長期奮斗在民企科研一線、符合條件、德才兼備的英才進入院士隊伍,并強調:只要符合遴選條件,工程院對民企科技人員永遠不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引起熱烈反響,本版特集中刊發部分代表委員及業內人士的看法與觀點。 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9%,遠超預期目標,李克強總理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5年來,國內
對于民企來說,新材料科技研發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資金投入方面這是很大一筆支出。希望政府能在研發資金方面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同時在吸引科技型人才方面,政府也要加大力度,讓更多的科技型人才向民營企業聚集。曲江的第三份提案是關于停車難的,他建議長春市應該多建一些立體停車場,解決停車難問題。曲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對自然壟斷行業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以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兩個指導意見之間有何關系?又將如何影響能源行業的改革和發展? 現
“省生態環境廳對我們幫助可大了。我們投資十多億元的鋼鐵煉化項目在審批過程中需要與發改委等部門橫向溝通,環評處提供‘一站式’服務,從發函到聯系協調,全都幫我們做好了。如果讓我們自己去跑,工作量是很大的。”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原能環部副部長陸海空說。 “環保貸”“廳市會商”機制……近年來,江蘇
日前,上海市閘北區獲準創建國家首個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對于一個被最新定義的“產業”而言,這無疑是“投石問路”的戰略性一步。這個沒有先例的平臺,不僅要讓集聚在此的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更重要的是,檢驗檢測這個以往“半封閉”產業,將嘗試全面“市場化”,這需要全社會改變現有的認知與思維模式,打破以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36條”),相關部委日前密集出臺了實施細則,現將部分內容進行匯集—— 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  
“今年中央政府將批準一批企業進入上游領域,從而令處于寡頭壟斷的油氣采掘業逐漸向有限競爭方向過渡,目前相關方案已草擬就緒。”3月3日有北京知情者稱。 對此說法,石油央企的相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并不知情,而有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這件事討論已久,“隨著三大石油央企態度的轉變,阻力正漸漸消失。”
7月23~24日,2014中國化工企業500強發布會暨化工大企業高峰論壇在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舉行。中國化工報記者在會議采訪中發現,今年的中國化工500強企業呈現出幾大特點:獲利能力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以占中國化學工業不足2%的企業數,取得了占全行業47.4%的主營業務收入;民營企業效益最好。 中
話題之二示范區要充當改革“先頭兵”平臺需要制度創新 提問: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你認為這個平臺接下來能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馬海倩:我感覺好像三件事還不夠。從檢測認證產業發展的特征來講,有幾個方面的制度創新是非常需要的,也可以在示范區里先行先試。 第一個就是市場準入制度的完善。這個市場
關于中國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方向的思考 非常榮幸能到武漢大學跟在座的各位學員一起交流。就我個人來講,在這個領域里面鉆研的很多東西可能還沒有各位深入。今天的課程主要是一個分享,我主要是想把我所經歷的一些事情,所感悟到的一些事情,包括我所了解的一些事情盡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引起熱烈反響,本版特集中刊發部分代表委員及業內人士的看法與觀點。 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9%,遠超預期目標,李克強總理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5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
優秀“樣板”是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重要途徑。6日,財政部對外公布第四批PPP示范項目。項目評審專家表示,和前三批示范項目相比,這批示范項目更加強調項目質量和操作規范,入選條件更為嚴格。下一步,在規范中引領PPP穩步發展將成為趨勢。 從2014年起,財政部每年推出一批PPP示范項目
未來新能源飛速發展的一張大網已經撒下,2015年正是起始之年。 在2015年,按照能源發展戰略計劃頂層設計的要求,一系列具體的實施步驟行將展開,可以想見,新能源還將受到更大的熱捧。 有機構分析表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新能源概念將成為股市中一個持續的熱點,相關企業的股票因為其成長性得到
日本一直以來對中國的發展保持著高度重視。近年來,創新因素在中國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對此如何評估,如何把握未來方向,自然也成為日本政府和民間經濟研究機構的重要課題之一。為此,各研究機構出臺了很多研究報告,從各個角度對中國的創新進行論述,其中由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關志雄撰寫的《邁向創新式成
非公新36條”為民營資本進入能源等行業打開了一扇窗,但又設置了很多無形的“玻璃門”,使得民資徘徊在能源領域的大門外,不得而入。至今,“新36條”實施細則已頒布近半年,民資“闖蕩”能源領域成果如何呢?“掘金”之路,路在何方? 機會來了: “新36條”實施細則助民資“破門” 20
6月23日,西安交通大學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典禮后合影留念。新華社發 【人才聚焦】 2010年以來,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長,每年就業需求都占據全國新增就業崗位的一半以上,2018年畢業生預計達到820萬人,同比增加25萬人。 日前,智聯招聘發布了《2018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報告
自2015年國家允許地方煉油企業從海外進口原油并進行加工以來,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地方煉油企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占全國地方煉油產能七成以上的山東企業獲益尤多。據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提供的數據,2016年,這個省地方煉油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25億元、利稅318億元、利潤138億元
截至去年底,安徽省民營高新技術企業達2100家,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80%提高到88%;設立院士工作站的民營企業53家,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50%提高到60%。民營經濟總體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不斷邁向中高端。 2014年,安徽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產學研聯合,加大力度培育“專精特新”企
1 黃河流域生態 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兩度考察黃河,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經濟界別34組、35組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府谷縣煤化工集團董事長、內蒙古烏蘭察布多蒙德實業集團董事長石磊反映,民營企業融資難。出席本次會議的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當即做出回應:不簡單斷貸抽貸,合理安排貸款周期。 石磊在討論發言中表示,民營企業產值在GDP中所占比重高于國
項目沒做完,領頭人已經被挖走了;專利保護形同虛設、研發人員束手束腳;十幾位博士生導師只有四五個招生名額…… 這些都是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的實際遭遇。《中國科學報》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些狀況并非個案。一位企業負責人直言不諱:企業成為創新主體,路還很遠。 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加強國家技術創新
“拿到國家項目,不僅能提升技術能力,更是對企業的認可,別人可能會高看我們一眼,談起合作來腰板也更硬了。只是,這些項目高高在上,我們似乎很難夠得著……” 在本報記者對四川省的成都、綿陽,河南省的鄭州、洛陽和浙江省的杭州、寧波這3省6市121家企業的調查中,企業普遍反映,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