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內分泌療法對某些乳腺癌患者無效?
乳腺癌為什么會進一步發展?為何某些乳腺癌病人對常規療法產生抵抗性?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乳腺組織中這些分子過程獲得了新的認識。他們鑒定出腫瘤抑制基因LATS在乳腺癌發展和治療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雌激素受體靶向治療的抗性機理有待證明 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都以同樣方式產生的。目前在臨床上根據免疫組化檢測就把乳腺癌劃分為三個不同類型。其中在高達70%的乳腺癌中,腫瘤都有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如今,這些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能夠相對較好地加以治療。乳腺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即激素依賴型的乳腺癌,此類患者適合內分泌治療。因為這類癌癥需要雌激素才能生長,所以雌激素受體是許多藥物的靶標。這些藥物干擾雌激素表達、結合到雌激素受體上或者加快它的降解。 然而,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人并不對這類藥物治療作出反應,或者說產生抗性。迄今為止,準確地預測哪些人對內分泌治......閱讀全文
內分泌治療乳腺癌的相關介紹
通過去除或阻斷激素的作用,以阻止癌細胞生長。與化療相比,內分泌治療具有療效確切、毒性小、使用方便、無須住院、患者易于接受等優點,雖起效慢,但緩解期長,特別適合于激素受體(ER/PR)陽性的各期乳腺癌患者。抗雌激素藥物 常見藥物包括三苯氧胺(又名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可降低乳腺癌術后復發及轉移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易致骨質疏松
為了防止乳腺癌復發、轉移,手術后輔助治療的地位凸顯,尤以內分泌治療最受矚目。所謂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就是通過切斷雌激素的來源或抵消雌激素的作用來阻止或延緩乳腺腫瘤細胞的生長。由于雌激素在身體內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阻止骨骼中鈣質流失,因此,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尤其是芳香化酶抑制劑(AI)的使用,在抑制腫瘤
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納入國家醫保
繼今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第4次調整,以及人社部公布國家醫保藥品談判準入結果后,9月起,北京、天津、浙江、安徽、江蘇、湖北、吉林、河南等多個省市將落實2017年版國家藥品目錄。此次醫保乙類目錄中新增36種藥品,約半數為腫瘤用藥,涉及乳腺癌、肺癌、胃癌等常見癌種。其中
為什么內分泌療法對某些乳腺癌患者無效?
乳腺癌為什么會進一步發展?為何某些乳腺癌病人對常規療法產生抵抗性?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乳腺組織中這些分子過程獲得了新的認識。他們鑒定出腫瘤抑制基因LATS在乳腺癌發展和治療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雌激素受體靶向治療的抗性機理有待證明 并不是
乳腺癌因內分泌治療引發血管舒縮癥狀研究啟動
拜耳10月17日宣布擴展III期臨床開發OASIS項目,暨啟動OASIS 4。OASIS 4是一項針對乳腺癌患者和乳腺癌高危女性因內分泌治療引起的血管舒縮癥狀的III期研究。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癥,2020年新增患者230萬例。近70%的乳腺癌為激素受體陽性。這些患者中的大多數正在接受行之有效
內分泌和內分泌系統的概念
內分泌 (internal secretion)是外分泌的對應詞,是由C·Bermard(1859)所命名,即機體組織所產生的物質不經導管而直接分泌于血液(體液)中的現象。包括4個概念:1)內分泌;2)內分泌系統;3)“內分泌紊亂”的簡稱;4)“內分泌系統疾病”的簡稱。1)內分泌是一生理學名詞;機體
內分泌功能亢進
中文名稱內分泌功能亢進英文名稱hypercrine定 義由于內分泌腺增生或形成腫瘤,使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增多,也可因肝功能障礙使激素降解、破壞及排泄速度減慢,導致某些激素在體內的蓄積量增多的現象。表現為功能亢進。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激素與維生素(二級學科)
內分泌的定義
內分泌 (internal secretion)是外分泌的對應詞,是由C·Bermard(1859)所命名,即機體組織所產生的物質不經導管而直接分泌于血液(體液)中的現象。
內分泌的概念
內分泌 (internal secretion)是外分泌的對應詞,是由C·Bermard(1859)所命名,即機體組織所產生的物質不經導管而直接分泌于血液(體液)中的現象。
怎樣調節內分泌紊亂?
生活 患者應及時就醫,可使用中西藥物調理。 西醫 對于內分泌的失調問題,西醫的指導原則當然是調節內分泌,使之重新達至平衡。針對不同的病因、癥狀及體質、嚴重程度,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法。通常對激素分泌過多造成的功能亢進,以抑制、消減為原則,可以采取手術切除內分泌腫瘤,或用藥物抑制激素的分泌和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