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作為最古老昆蟲之一的白蟻,雖然個頭小,卻有天大的破壞本領,甚至被認為是世界性害蟲。 它們不僅可以“吃掉”地板和家具,“喝掉”螺絲釘,甚至可以“吞下”一座房子,可謂“屋里白蟻,人人喊打”。 但是有一種樹木可能十分歡迎這些小動物,這就是熱帶雨林。 近日,一個中外聯合研究小組表示,在干旱時期,白蟻能幫助藤蔓幼苗的存活率提高51%。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體型微小的林木白蟻對熱帶雨林因干旱所致的有害生態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對維持干旱中長期的生態系統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相關論文近日刊登于《科學》雜志。 “白蟻在某些熱帶雨林分布十分廣泛。我們在婆羅洲工作時,可以看到那里有很多白蟻,于是我們想量化它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該論文聯合通訊作者、中國香港大學生物學系教授L. A. Ashton告訴《中國科學報》。 一場干旱 2015年末至2016年初,“超級厄爾尼諾”導致婆羅洲發生了一場極端干旱。 當時,......閱讀全文
據新的研究揭示,身型微小的林木白蟻對熱帶雨林因干旱所致的有害生態變化會有重大影響:它們能在長期的干旱中對維持生態系統功能發揮重要作用。這些結果通過證明單一昆蟲群落如何在環境發生快速變化時幫助維護整個森林而凸顯了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白蟻類已知是生態系統中某些最重要的策劃者。它們能通過分解林地
土壤形成因素: (1)土壤形成的母質因素 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理化性質改變,形成結構疏松的風化殼,其上部可稱為土壤母質。如果風化殼保留在原地,形成殘積物,便稱為殘積母質;如果在重力、流水、風力、冰川等作用下風化物質被遷移形成崩積物、沖積物、海積物、湖積物、冰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