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的產量不僅與其的生長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與種子本身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農民在播種的過程中很少注意到這點,大多都是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對其田間管理上,不管是小麥生長前期、中期還是后期同樣重要,因此我們要十分重視。本文分析種子數粒儀與小麥產量之間的三因素關系。 小麥產量構成三因素的表現是品種特性在一定生態條件下的反映,各類品種在不同生態條件下所表現有所差異。三因素的相互關系隨產量水平的提高而加強,畝穗數在三因素中占主導地位,種子數粒儀測定穗粒數與畝穗數間的相互作用構成限制產量的主要成份,粒重與畝穗數的相關性較弱、與穗粒數無明顯的相關 性。 三因素中畝穗數和種子數粒儀計數的穗粒數常表現出強烈的交互作用,而畝穗數與粒重間及穗粒數與粒重間的交互作用較弱或者不明顯。所以,從栽培的 角度來看,要想提高小麥的產量,就要從增加畝穗數入手。而......閱讀全文
中儲糧:目前糧價上漲仍在可控范圍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談中國的糧食調控 三聯生活周刊:最近國際米價出現大的漲幅,表面看,由于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而亞洲米價此番上漲幾乎沒有影響,但從一個相對更長的周期,它對國內稻谷供需市場是否仍然構成潛在
氮素是對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品質形成影響最為顯著的營養元素。作物體內的全氮含量約為干重的0.3%-5.0%氮素參與葉綠素的 組成,不僅是蛋白質的主要組成成分,也是核酸和植物體內許多酶的重要組成成分。此外,植物體內一些維生素、某些生物堿以及部分植物激素如生長素、細胞分裂 素均含有氮素。在生產中,缺氮時,
5月26日下午,匆匆趕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實驗室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顧不上吃晚飯,即向其團隊成員布置了一項新的工作內容——立即安排一次國內有關育種專家參加的研討會,討論如何將新發現的水稻理想株型基因盡快應用于水稻農業生產,發揮其在培育我國新型高產水稻新
本文根據2016年4月14日許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講堂”的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 講座人:許智宏,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校長;曾獲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