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英國牛津大學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小組深入研究了行星中心的溫密物質,取得了對受控熱核聚變的更深入理解。相關論文10月19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物理學》(Nature Physics)。 對行星的深入認識可以更好地理解核聚變能。核聚變能用海水作為主要燃料,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吸引人的清潔的能量來源,不產生溫室氣體和長期存在的放射性廢料。 研究人員使用英國科學與技術設備委員會(STFC)的Vulcan激光(全世界能量最強的激光之一,命名為Vulcan,Vulcan是羅馬神話中火與鍛造之神的名字),用一束強X射線模擬了行星中心的環境條件——那里的固體物質溫度超過了5萬度。對這種極端情況下復雜物態的認識是當代物理學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Vulcan激光實驗的結果可以改進木星和土星的模型,并能更好地了解它們的組成以及太陽系的年齡。 通過在壓縮鋰樣本上使用非彈性X射線散射測量方法,分析了溫密......閱讀全文
“人造太陽”美國國家點火裝置日前完成了首次綜合點火實驗 信息時報綜合報道 位于美國加州利弗莫爾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稱,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日前完成了其首次綜合點火實驗――192束激光系統向首個低溫靶室發射了1
溫稠密物質(warm dense matter)是在宇宙星體、地幔內部、實驗室核聚變內爆過程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物質。因此,在實驗室生成溫稠密物質,研究它們的特性對模擬慣性約束核聚變、超新星爆炸和某些行星內部結構、地幔的物質演化和成礦機理等具有重要指導意
▲點火試驗只持續了230億分之一秒。 ▲一名工人在點火裝置前檢查設備。 據英國《每日郵報》16日報道,世界最大激光器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日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完成點火試驗,這不僅是人類歷史上威力最大的一次激光脈沖發射,還是核聚變能源探索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人類
據《自然》雜志網站及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2日(北京時間)消息稱,世界最大激光器、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近日所發射出的激光在經過最后一個聚焦透鏡后,達到了2.03兆焦,在一舉打破紀錄的同時,也成為世界上首個2兆焦能量的紫外激光,其最終投向靶室的192束激
圖片來源:美國石英財經網站 《重大問題簡答》封面。圖片來自網絡 10月16日,已故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最后的著作《重大問題簡答》一書出版,涉及他對科學與社會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的思考,包括“人類是否會一直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可能不會)”“時間旅行是否可能?(仍無法排除可能性)”等;還有對諸如
未來能源?美國國家點火裝置負責人摩西表示:“它正全面運作。科學家在清潔聚變能源的探索上邁出重要一步。” 這個脈沖只持續230億分之一秒。這個激光陣列不是朝著一個目標發射的。但2年內,科學家將朝著一個1毫米氫球發射這192束激光。 一位藝術家的構想圖展示了美國國家點火
從全面資金縮減到政府關門,美國國會持續一年的預算角力終于迎來了少有的溫馨時刻。 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一項總額1.1 萬億美元的預算法案。 對美國科學機構來說,最嚴酷的時光可能已經過去。從全面資金縮減到政府關門,美國國會持續一年的預算角力終于迎來了少有的溫馨時刻。近日,國會通過了總額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