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正極材料提高鋰電池能量密度80%
水素株式會社技術總監夏曉明(右)展示新型納米級正極材料“MF-18”。 2月27日開幕的日本智能能源周上,日本水素株式會社技術總監夏曉明向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鋰電池新型正極材料“MF-18”。這種新型化合物是利用混合前體同沉積方法合成的納米級材料。目前車用鋰電池最好的三元電極材料是NCM(鎳鈷錳)和NCA(鎳鈷鋁)。而新型正極材料“MF-18”具有安全、高能量密度、低溫性能好的優點,可使目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80%,在零下50攝氏度環境下充放電仍能達到75%水平。性能超過以往所有正極材料。......閱讀全文
新型正極材料提高鋰電池能量密度80%
水素株式會社技術總監夏曉明(右)展示新型納米級正極材料“MF-18”。 2月27日開幕的日本智能能源周上,日本水素株式會社技術總監夏曉明向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鋰電池新型正極材料“MF-18”。這種新型化合物是利用混合前體同沉積方法合成的納米級材料。目前車用鋰電池最好的三元電極材料是NCM(鎳鈷錳)和
物理所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基礎研究獲進展
高容量正極材料是當前第三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點。其中由巖鹽結構Li2MnO3以及六方層狀LiMO2結構單元形成的富鋰相納米復合結構正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該類材料可逆儲鋰容量是第一代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O2的兩倍,達到250-300 mAh/g。目前普遍認為,富鋰相正極材料如此
超高能量吸收密度力學超材料制成
記者4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重慶大學的合作者利用核徑跡技術,制備出具有超高能量吸收密度的力學超材料。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作為一類新興的力學超材料,納米晶格可以在更輕質的情況下實現超常的力學性質,有望在高性能材料領域帶來變革性的應用。納米
新型力學超材料,具有超高能量吸收密度
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重慶大學的合作者利用核徑跡技術,制備出具有超高能量吸收密度的力學超材料。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作為一類新興的力學超材料,納米晶格可以在更輕質的情況下實現超常的力學性質,有望在高性能材料領域帶來變革性的應用。納米梁晶格是
能量密度的定義
能量密度(Energydensity)是指在單位一定的空間或質量物質中儲存能量的大小。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就是電池平均單位體積或質量所釋放出的電能。電池的能量密度一般分重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兩個維度。電池重量能量密度=電池容量×放電平臺/重量,基本單位為Wh/kg(瓦時/千克)電池體積能量密度=電池
能量密度的概念
能量密度(Energydensity)是指在單位一定的空間或質量物質中儲存能量的大小。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就是電池平均單位體積或質量所釋放出的電能。電池的能量密度一般分重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兩個維度。電池重量能量密度=電池容量×放電平臺/重量,基本單位為Wh/kg(瓦時/千克)電池體積能量密度=電池
?金屬鋰復合負極材料可提升鋰電池能量密度
金屬鋰可直接作為負極材料,但存在安全隱患,長期循環使用時,會出現體積膨脹、鋰枝晶生長等問題,體積膨脹會導致電極結構坍塌,鋰枝晶生長會刺穿電池隔膜,造成電池短路。在鋰電池中,負極起到氧化作用,是電路中電子流出的一極,負極材料是構成負極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響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可用于負極的材料種類較多,大
系統能量密度的概念
系統能量密度是指單體組合完成后的整個電池系統的電量比整個電池系統的重量或體積。因為電池系統內部包含電池管理系統,熱管理系統,高低壓回路等占據了電池系統的部分重量和內部空間,因此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都比單體能量密度低。系統能量密度=電池系統電量/電池系統重量OR電池系統體積電池是一個很全方位的產品,你要
系統能量密度的定義
系統能量密度是指單體組合完成后的整個電池系統的電量比整個電池系統的重量或體積。因為電池系統內部包含電池管理系統,熱管理系統,高低壓回路等占據了電池系統的部分重量和內部空間,因此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都比單體能量密度低。系統能量密度=電池系統電量/電池系統重量OR電池系統體積電池是一個很全方位的產品,你要
核徑跡技術制備超高能量吸收密度力學超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與重慶大學合作,在利用核徑跡技術制備具有超高能量吸收密度的力學超材料研究中取得了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亮點文章“編輯推薦”(Editors’Highlights)的形式,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力學超材料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