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正極材料提高鋰電池能量密度80%
水素株式會社技術總監夏曉明(右)展示新型納米級正極材料“MF-18”。 2月27日開幕的日本智能能源周上,日本水素株式會社技術總監夏曉明向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鋰電池新型正極材料“MF-18”。這種新型化合物是利用混合前體同沉積方法合成的納米級材料。目前車用鋰電池最好的三元電極材料是NCM(鎳鈷錳)和NCA(鎳鈷鋁)。而新型正極材料“MF-18”具有安全、高能量密度、低溫性能好的優點,可使目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80%,在零下50攝氏度環境下充放電仍能達到75%水平。性能超過以往所有正極材料。......閱讀全文
新型正極材料提高鋰電池能量密度80%
水素株式會社技術總監夏曉明(右)展示新型納米級正極材料“MF-18”。 2月27日開幕的日本智能能源周上,日本水素株式會社技術總監夏曉明向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鋰電池新型正極材料“MF-18”。這種新型化合物是利用混合前體同沉積方法合成的納米級材料。目前車用鋰電池最好的三元電極材料是NCM(鎳鈷錳)和
物理所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基礎研究獲進展
高容量正極材料是當前第三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點。其中由巖鹽結構Li2MnO3以及六方層狀LiMO2結構單元形成的富鋰相納米復合結構正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該類材料可逆儲鋰容量是第一代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O2的兩倍,達到250-300 mAh/g。目前普遍認為,富鋰相正極材料如此
蘭州化物所等制備出強收縮高能量密度水凝膠材料
環境響應型水凝膠,又稱“刺激響應”或“智能”水凝膠,因其高的含水量、彈性、滲透性、外界刺激響應性和大的變形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軟體機器人等領域。目前,大多數智能水凝膠的響應變形均憑借凝膠體內和體外滲透壓的變化。然而,在這種滲透驅動機制下,凝膠材料的驅動力和響應速度間相互矛盾,如圖1所示
高比能量動力鋰離子電池高鎳正極材料研發獲階段性進展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2016年度立項項目“高比能量動力鋰離子電池開發與產業化技術攻關”在高鎳正極材料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項目研發團隊在第一階段通過基礎配方實驗,解決了高鎳系材料放電比容量低、首效低的技術難題,結合前驅體控制結晶合成技術、富氧氣氛二次固相合成技術和配方調整
日本用鈦作蓄電池材料 成本顯著降低而能量密度翻倍
迄今為止,在開發高性能蓄電池時,通常采用鈮氧化物作電極,但由于鈮的價格很高,所以在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上的應用和推廣很難。 日本東京電機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金屬鈦開發高性能蓄電池,其價格只有金屬鈮的十分之一。研究小組發現,價格便宜的鈦錳系材料的能量密度達到每克1000毫瓦時以上,這一數值為目前電
液態金屬的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材料性能、設計機理與應用
以鋰金屬為代表的堿金屬負極電池作為儲能領域的熱門體系,雖然擁有高能量密度,但其由支晶引發的安全問題卻始終無法避免,從而使其商業化步履維艱。近期,低溫或室溫液態金屬在儲能領域的應用給高能量密度堿金屬電池提供了可能性,不僅可以直接作為無支晶的堿金屬負極,其獨特的材料特性還帶來了更多的拓展應用。美國德
鋰電正極材料制備技術獲突破
近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依托科技攻關項目“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高效節能制備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開發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高效節能制備技術。該技術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國際著名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進行了專題報道。 科技人員通過改進正極材料前驅體混合工藝,創新出
關于鋰電正極材料系列物質介紹
一、氧化鋰鈷。 鋰-鈷氧化物是現階段商業化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最成功的正極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可逆性、放電容量、充放電效率和電壓穩定性。 二、鋰-鎳氧化物。 LiNiO2是一種立方巖鹽結構,與LiCoO2相同,但是它的價格比LiCoO2低。理論容量為276mAh/g,實際比容為140~18
鋰電正極材料要滿足哪些條件?
a、高嵌鋰,高脫鋰電勢。確保電池的L作電壓較高; b、嵌、脫鋰容量較大,以保證電池的高比容量和比能量 c、在所要求的充、放電電位范圍內,具有良好的電解質相容性; d、電極過程動力學溫和; e、嵌、脫鋰可逆; f、全鋰化狀態下空氣穩定性良好; g、原料便宜易得; h、制備工藝簡單。當
鋰電池正極材料發展路徑
? 首先從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分類以及各自特點說起,目前正在使用和開發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主要包括鈷酸鋰、鎳錳鈷三元材料,尖晶石型的錳酸鋰,橄欖石型的磷酸鐵鋰等。? ? 鈷酸鋰正極材料是目前目前用量zui大zui普遍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結構穩定、比容量高、綜合性能突出、但是其安全性差、成本非常高,主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