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丙酮法血清甘油三酯測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本法用異丙醇抽提血清TG,氧化鋁吸附磷脂及游離甘油氫氧化鉀皂化,過碘酸鈉氧化生成甲醛,甲醛與乙酸丙酮在氨離子存在下加熱生成黃色的 3,5二乙酰-1,4二甲基吡啶〔Hantgsch止反應)顯色程度與標本中TG濃度成正比。實驗步驟一、實驗試劑:1. 異丙醇(分析試劑)2. 氧化鋁(中性、層分用):用蒸餾水洗數次,傾去不易下沉的細顆粒,吸濾干后在110℃烘箱中活化至少8h,貯存于密閉容器或干燥器中3. 50g/L 氫氧化鉀,內含異丙醇40%4. 氧化劑:每升中含有無水醋酸銨77g 冰醋酸60ml,過碘酸鈉650ml5. 顯色劑:乙酰丙酮0.75ml,異丙醇20ml,用蒸餾水稀釋至100ml,貯存棕色瓶內6,三油酸甘油酯標準液(2.26mmol/l即200g/dl)精確稱取純三油酸甘油酯200mg,用異丙醇配成100ml,緊塞貯4℃冰箱中二、實驗操作:1. 抽提:方法同膽固醇相同2. 皂化、氧化,顯色、測定管與標準管分別加人......閱讀全文
乙酸丙酮法血清甘油三酯測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本法用異丙醇抽提血清TG,氧化鋁吸附磷脂及游離甘油氫氧化鉀皂化,過碘酸鈉氧化生成甲醛,甲醛與乙酸丙酮在氨離子存在下加熱生成黃色的 3,5二乙酰-1,4二甲基吡啶〔Hantgsch止反應)顯色程度與標本中TG濃度成正比。實驗步驟一、實驗試劑:1. 異丙醇(分析試劑)2. 氧化鋁(中性、層分
乙酸丙酮法血清甘油三酯測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本法用異丙醇抽提血清TG,氧化鋁吸附磷脂及游離甘油氫氧化鉀皂化,過碘酸鈉氧化生成甲醛,甲醛與乙酸丙酮在氨離子存在下加熱生成黃色的 3,5二乙酰-1,4二甲基吡啶〔Hantgsch止反應)顯色程度與標本中TG濃度成正比。實驗步驟 一、實驗試劑:1. 異丙醇(分析試劑)2. 氧化鋁(中性、
血清甘油三酯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可以由遺傳、飲食因素或繼發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為增多;5.65mmol/L以上為嚴重高TG血癥。 降低:常見于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肝實質性病變、原發 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血清甘油三酯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可以由遺傳、飲食因素或繼發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為增多;5.65mmol/L以上為嚴重高TG血癥。降低:常見于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肝實質性病變、原發 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血清甘油三酯的概述
中文名稱: 血清甘油三酯 英文名稱: TG 化驗介紹: 血酯的含量可隨膳食的改變而改變,而且變動范圍很大。另外其含量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尤其是體重超過標準的中老年人往往偏高。
血清甘油三酯的意義
(1)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原發性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脂肪肝等。 (2)血清甘油三脂降低:原發性β-脂蛋白缺乏癥、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肝功能嚴重低下及吸收不良等。 參考值: 酶法(一步終點比色法):M(男):24.0-160mg/dLF(女):28-1
血清甘油三酯的原理
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值為多少呢?從理論上來說,其正常值為0.22—1.65mmo/L。 但事實上,甘油三酯波動范圍較大,隨年齡、性別、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等不同而有差異。人體內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臟和脂肪組織中合成,也可經小腸黏膜從食物中吸收合成。血清中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
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植物全蛋白實驗
實驗材料植物試劑、試劑盒三氯乙酸β-巰基乙醇丙酮R2D2 蛋白質溶解緩沖液UKS 蛋白質溶解緩沖液IPG 膠條水化液儀器、耗材研缽和研槌實驗步驟1. 蛋白質沉淀與變性( 1 ) 用研缽和研槌在液氮中將植物材料研磨成細小的粉末( 見注釋 4) 。( 2 ) 將約 200 μl 粉末轉移到 2 ml 的
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植物全蛋白實驗
實驗材料?植物試劑、試劑盒?三氯乙酸β-巰基乙醇丙酮R2D2 蛋白質溶解緩沖液UKS 蛋白質溶解緩沖液IPG 膠條水化液儀器、耗材?研缽和研槌實驗步驟 1. 蛋白質沉淀與變性( 1 ) 用研缽和研槌在液氮中將植物材料研磨成細小的粉末( 見注釋 4) 。( 2 ) 將約 200 μl 粉末轉移到 2
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植物全蛋白實驗
實驗材料植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試劑、試劑盒三氯乙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β-巰基乙醇 ? ?